IT博客汇
  • 首页
  • 精华
  • 技术
  • 设计
  • 资讯
  • 扯淡
  • 权利声明
  • 登录 注册

    探访:G20峰会国宴用瓷,8个月手工制瓷神话

    红summer发表于 2017-01-16 13:55:08
    love 0

    G20 峰会已经落幕了,但是关于这场盛会的话题却仍在持续发酵。9 月 15 日,「最忆是杭州—— G20 峰会国宴用瓷展」在杭州的贵山窑陶瓷艺术馆揭幕,G20 峰会上曾经被人广泛猜测讨论的国宴用瓷,这次终于露出了它的真面目。

    G20

    这么绝美的陶瓷,又是谁的匠心之作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陶瓷背后的故事。

    G20

    他叫徐尧林,是这款瓷器的总设计师。在被 G20 杭州峰会组委会看中时,徐尧林就曾被问到一个问题:「什么是杭州的声音?什么又最能代表中国?」。 他答道「当然是瓷器啦。瓷器- CHINA -中国」。

    G 20

    但是现在大多数的瓷器都是模具化生产和贴花的。国宴上还从未使用过手工制瓷。 但是手工制瓷是独一无二的,并且造型更加灵动。所以徐尧林一不做二不休,下定决心要把「手工成形和手绘的陶瓷」带到 G20 国宴上。

    屏幕快照 2017-01-16 下午3.04.45

    但是手工制瓷,对精准度的要求很高。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传统的手工制瓷工序有 72 道,现在也有四五十道工序。尤其是这种大型组合餐具的创新就更为困难,风险极大,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前功尽弃,绝无修复可能。从这你就知道徐尧林坚持的手工制瓷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事情了。

    G20 过程

    有一次整窑都烧坏了,徐尧林差点崩溃,还为此失眠了。但崩溃过后,咬咬牙,继续来。还有两次,烧出的瓷器有黑点,团队赶快找原因,调整方案。后来更换了管道,问题解决了。因为制作过程中,容不得任何一个瑕疵。

    G20 瓷器 2

    期间也有人劝他把这组产品量化生产,但他并没有听从,还是始终想维护手工制瓷的高品质。最终徐尧林团队用了 8 个月时间,完成了这项工作。六七个设计师,100 多位工匠,一边设计研发,一边烧制加工,一边修改调整,可谓是煞费苦心。

    除了工艺体现中国特色外,徐尧林还选用了中国传统纹样海水纹为主要纹样,寓意拥抱世界。

    G20 瓷器

    这种纹样在传统装饰文化早期就已出现,如在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中,部分彩陶纹饰为水纹内容,并且以流畅生动的弧线和漩涡为主,代表早期人类对水的亲近。

    G20 111

    除了纹样之外,徐尧林还把「以圆证和」的理念用在餐具中,并且用得极其到位。

    G20
    他说:圆,是「和」的化身,无论是在双边或多边会谈间,「和」就是为了取得一致,也是会谈的基本条件。所以,整套作品的概念是圆的、每件作品是圆的、图案的设置是圆的。

    G20 瓷器

    把「圆」内的空间留出来,留给菜品,让菜品的文化得到充分展现。这样的理念也大大改变了以往国宴餐具作品中,画面总是渗透到盘内去影响菜品的尴尬局面。

    G20 1

    两大主题一共 90 套国宴餐具,每一套作品,都包含了看盘、看盘罩、冷盘、热菜盘、四小碟、炖盅、暖酒壶等 65 头器具。徐尧林和他的团队,120 个人加班加点, 最终在 8 个月完成了本应 3-5 年的研发制作过程。现在到处都在提倡工匠精神,如果我们真的能戒骄戒躁,精益求精,不急于求成,那生活中的任意一件事情,也许都能像这组瓷器一样,被打造成精品了。你说呢?

    图片来源:萧山广播电视台、浙商网、发明迷的秒拍视频

    Note: There is a poll embedded within this post, please visit the site to participate in this post's poll.


沪ICP备19023445号-2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