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1 日,由外贸协会(TAITRA)与台湾自行车输出业同业公会(TBA)主办,艺符设计有限公司(iF DESIGN ASIA Ltd. )执行的 2017 年台北国际自行车展创新设计奖,于台北国际自行车展展前记者会暨颁奖典礼正式揭晓。今年获奖的 57 件产品,本文将与您共赏 2017 年台北国际自行车展金质奖获奖产品。
其中七件产品更获得最高荣耀「台北国际自行车展金质奖」;另一件来自美国新创企业的新型车锁,获得评委颁发的特别奖「金质奖:新创企业」。
今年评委由四大参赛类别:自行车成车、自行车零组件、自行车配件与电动车中选出的获奖产品多元。评选团队指出,由今年的参赛产品可看到重视环保、使用界面设计与整合智能科技等发展趋势;同时因电动车风潮兴盛,今年有更多的电动车与相关的科技产品,包括电动公路车、电动登山车与电动城市车获奖。在电池容量增加、续航力提升与体积缩小的发展下,电动车变得更轻巧,更适合长时间骑乘,同时配备更精准的动力驱动系统,电动车能依据不同车型与骑乘环境调整动力输出辅助,让骑乘更成为一种享受。
此外,为提供更舒适安全的骑乘体验,满足专业车手、业余骑士、通勤族及各年龄层不同的需求,许多获奖产品皆整合物联网技术,记录路程、骑乘数据、操控安全系统,同时零组件与配件的设计也更贴近使用者习惯。本年度全数获奖产品都将在 2017 年 3 月 22 – 25 日的台北国际自行车展南港展览馆 J 区入口的获奖特展中公开亮相、免费参观,主办单位亦将举办 Facebook 与微信点赞赠送年度获奖专刊的活动,欢迎民众多多参与。
今年适逢台北国际自行车展 30 周年,展会特设立 30 周年纪念专区,并发行 30 周年纪念特刊,内有台北国际自行车展创新设计奖历年经典获奖产品,让买主、展商与一般民众在观展的同时,亦了解 30 年来自行车产业的演进与发展。
参赛类别:01.自行车成车
设计公司:北京野兽科技有限公司
客户/制造商:北京野兽科技有限公司
设计说明:Leopard Pro 是一款碳纤维智能竞速级别的自行车,采用全隐藏内走线设计,让车身更简洁。Leopard Pro 隐藏式刹车巧妙的隐藏在前叉内侧,在降低风阻的同时使整车更加美观。我们采用了全隐藏式内走线结构,让外露的刹车和变速线集合在车架内,让 Leopard Pro 看起来在外观上尽量简洁。Leopard Pro 车架材质为东丽 T800&T1000,采用独创的碳纤维层叠技术。极具美观的涂装设计,简洁的全隐藏式内走线和刹车,竞技级的配置足以吸引客户与制造商的目光。
评委评语:SpeedX 将自行车设计提升至全新的境界。其精致的加工、色泽、修饰与比例让外形和谐平衡;科技产品与零组件完美结合。简洁的外型令人眼睛一亮。
参赛类别:02.自行车零件
设计公司:富锜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客户/制造商:富锜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设计说明:筒轴式快拆已是自行车零组件的重要角色,除了登山车、雪地车大量使用之外,公路车也逐步采用,取代传统式快拆。 富锜公司突破传统快拆的思维,开创更简便的操作方式!当快拆锁固后,快拆板手可隐藏于轴心内,无需担心骑乘时碰撞勾结造成快拆板手意外弹开,导致轮组松脱,进而保护人员安全。此新颖设计强化结构安全,隐藏式板手造型洗练,轻量化材料简洁美观,融入自行车整体外观。
评委评语:Bicycle Through Axle 有聪慧的设计加上高品质的 CNC 加工。此产品的卓越之处,在于能将快拆把手藏入轴心,使用便利、结构简单。极简的设计使其拥有极具现代感的简洁外型。这么棒的设计怎么现在才出现?
参赛类别:03.自行车配件
设计公司:佳承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客户/制造商:佳承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设计说明:因现今车架走线都由车管内部穿出,此内走线工具主要让线组得以在车管内快速方便地穿出,缩短组车时间,此产品具 LED 照明与多项转接头收纳空间,可随时更换线种,转接头支援公路车与登山车等通用变速煞车线组规格,SHIMANO 电子变速线组与油管也可转接。一体成形设计为客户提供实用性和设计感兼备的产品,也是此项产品的一大特点。
评委评语:Internal Routing Tool 是价格低廉又简单的工具,在重新放置车馆内线时,节省使用者的时间也省去麻烦。聪慧的概念不仅解决问题,且有极佳的设计,是自行车工具箱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参赛类别:03.自行车配件
设计公司:Tailfin
客户/制造商:Darson J&B Enterprise Co., Ltd.
设计说明:Tailfin 碳纤货架与防水马鞍袋适用于热爱公路车的通勤族与车手,马鞍袋与货架分别仅有 650 克与 350 克的重量,此专利设计适用近乎所有公路车,无须工具转瞬之间即可安装完成,最多可搭载 18 公斤(ISO11243 认证)。直到现在,骑士总需要为骑乘时携带的东西作些妥协:后背包仅适合于短程及轻量旅行,现有的货架与马鞍袋也都过于沉重、不美观且容易与车体摩擦,与公路车的摩登造型极不相称,Tailfin 则重新设计了这 50 年来几乎没有变过的自行车配件。
评委评语:Tailfin 轻量化、具空气动力学的设计,以完善的功能、结构与完美的外型,解决了骑乘碳纤公路车通勤的骑士一大问题。此产品拥有完美的定位、下摆间距以及与车架的相容性,而且安装简便,是绝妙的点子与绝佳的工艺实现!
参赛类别:04.电动车
设计公司:TSINOVA GMBH|Liu Yiming
客户/制造商:北京轻客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说明:采用汽车级飞思卡尔芯片处理技术,2 毫秒内感知路况和用户骑行意图,调动电池电机输出动力。独特设计,采用梯形车身减震结构,以及汽车专用皮带传动系统,流畅顺滑,经久耐用。特斯拉同款松下动力锂电池及与松下联合开发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可达最高 70 公里续航里程。采用汽车级轻量化设计,整车仅 13 公斤,并使用航空级 6061 铝合金材质。配备多功能的手机 App,并可远程升级系统,使骑行更加舒适。
评委评语:Tsinova Smart E-bike TS01 的电池与车架完美结合,是极佳的整合方式。此产品外型清爽、具现代感与城市风格。骑上这辆电动车,让你成为别人眼中的焦点!
参赛类别:04.电动车
设计公司:美利达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客户/制造商:美利达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设计说明:美利达「电动全避震越野登山车」以专业性能为导向、匹配高效能中置电动组,考量市场消费族群往往担忧体力不足,无法进行长途或崎岖陡峭林道的越野骑乘,内心徒有梦想而畏于挑战,借由单一操控介面操控所有电子装置,使本车操控性更敏捷、越野性能更佳,让骑乘者享受登顶征服山野的喜悦,更惊喜电子科技带来越野骑乘的优异操控性能!
评委评语:eONE-SIXTY 900-E 拥有极佳外型与更绝妙的骑乘体验。隐藏式的内线、车架几何形状与对细节的重视,让车体设计完美平衡。是一台外型引人注目的电动登山车,让骑士在骑乘传统登山车之余,享受动力辅助带来的更多快感。
参赛类别:04.电动车
设计公司:拉比尔
客户/制造商:拉比尔
设计说明:Overvolt AM carbon 是一台革命性的越野车,将电动设计推上新的巅峰。它结合了轻盈的碳纤车架,创新的集中化技术及新颖的科技,创造了非凡,造就了货真价实的全越野电动自行车。控制 Overvolt AM 的关键是降低重心:电池下移倚靠马达,方向转平,将重量集中至车架,提升在地面及空中的控制。 空前的骑乘感受,抓住众人目光 ! 这款电动车适用于 27.5 及 27.5+ 吋轮框和车胎。
评委评语:Lapierre Overvolt AM Carbon 拥有极佳外型与充满现代感的外观。电池安装的位置降低车身重心,同时以完美的设计保护了马达与电池,避免骑乘中飞起的石头造成受损。为电动登山车设计的全新方向!
参赛类别:03.自行车配件
设计公司:LINKA
客户/制造商:LINKA
设计说明:LINKA 是世界上第一个自动解锁智能自行车锁,无线连接到您的智能手机。它能固定在您的自行车,随时皆可锁上。您只需简单操作手机按钮来即可锁定解锁。如果有人破坏您的自行车,LINKA 会在您的智能手机范围内直接向您发送警报。通过 LINKA 的自动解锁功能,您不再需要使用笨重的锁或拉出您的钥匙。当你接近你的自行车,LINKA 会识别你的智能手机自动解锁。LINKA 甚至允许你与其他人能使用你的自行车,LINKA 真是充满各种可能性!
评委评语:Linka 成功地为自行车的保护与安全建立了全新的方法。其圆滑的弧线与简洁的设计与传统自行车锁大相径庭,同时结合许多如汽车车锁般的创新功能。是一个安全又聪明的车锁!
评委会成员(左至右):梁志鸿、Norbert Haller、谢青葑、史孟康、Stephan Esser和胡百庆
本届获奖产品由蒋友常(捷安特,台湾)、Stephan Esser(SQLab,德国)、Norbert Haller(ID berlin,德国)、谢青葑(AOI Cycle,台湾)、胡百庆(VanMoof B.V.,台湾)、梁志鸿(财团法人自行车暨健康科技研究发展中心,台湾)与史孟康(美商方策品牌顾问公司,台湾)依下列评选标准进行评选:创新与品质、功能、美感、责任与定位。
蒋友常|捷安特
简历:蒋友常任职台湾自行车制造商巨大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其美学设计中心经理。蒋先生毕业于纽约大学并且于纽约帕森设计学院攻读设计管理,同时也是台湾知名的品牌与设计顾问公司—橙果设计的创办人之一。
评选印象:在电动与网路科技的发展下,自行车创新与设计正在改变,亦将带领产业进入全新纪元。今年的竞赛竞争激烈,对评选团队来说也是极大挑战。台北国际自行车展创新设计奖一直是自行车产业展现创造力的最佳平台之一,未来也将持续扮演产业创新的要角。
Stephan Esser|SQLab
简历:Stephan Esser 成长于丹麦哥本哈根及德国几个城市,他已在自行车产业工作超过 25 年。在德国知名自行车制造商 Derby Cycle Werke 担任工程师后,他创立自己的公司,提供自行车与相关产品之产品设计、工程、采购及制造服务,成品不仅包括登山车与公路车,还涵盖童车、运输、电动及折叠车。2016 年,他加入一家专攻人体工学自行车的德国企业 SQLab。
评选印象:电动登山车与全地形车绝对是产业今年度最大的创新能量来源,城市、通勤与公路车也依然是主流。很高兴由今年的参赛产品中,看到许多聪慧的想法,包括整合了连结与智慧科技的自行车零配件。新创企业在产业革新中也贡献了不少动能。透过今年的获奖作品,我们看到自行车厂在使用者体验、美感与功能上展现更高的品质,让自行车使用与自行车产业向前迈进。
Norbert Haller|ID berlin
简历:Norbert Haller 学生时代主修工业设计时即曾与奥迪合作研究。1998 年,他投身轻型电动车产业,展开他的职业生涯。Haller 曾为世界各地的客户设计和开发自行车、助踩式电动自行车、直接驱动式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滑板车,并先后担任德国柏林 Craftsmen Design 执行长与设计总监。2007 年至 2012 年期间,Haller 于英国 Ultra Motor 公司担任首席设计师。目前他任职柏林 ID berlin 总经理,也曾因工作需要旅居台湾。由于 Haller 在轻型电动车产业具有多年经验,因此在自行车产业享有良好的人脉关系。
评选印象:端看今年的获奖产品,即可感受其高品质的设计与创新。零组件的整合、重视细节与加工是今年产业的重点之一,如电动车零件,许多产品都为电池、驱动装置以及零组件找到简洁和谐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也看到许多来自台湾的参赛产品,大大展现了台湾自行车产业的创新力。
谢青葑|AOI.CYCLE
简历:谢青葑为 AOI.CYCLE 创办人暨设计总监,其公司位在高雄,专门生产不锈钢自行车。他参加过欧洲及世界其他地方的众多设计与自行车活动,对自行车业界动态了若指掌。他希望如此吸引目光的 AOI.CYCLE,能带给人们舒适美观的自行车新体验。
评选印象:今年电动车越来越受重视,也改变了产业对自行车成车、零组件、配件的研究与开发方向。透过今年的竞赛,我们也看到许多产品越来越重视使用者的需求与经验。在制造技术的提升之下,自行车产品的品质也大为提升。
胡百庆|Vanmoof
简历:胡百庆现任 VanMoof 资深产品设计师,VanMoof 是一个为自行车通勤族提供最佳方案的荷兰品牌。他在取得实践大学工业设计研究所硕士学位后,旋即投身自行车设计领域。他的设计作品创新且具前瞻性,设计过的产品从电动车、单速车到零配件都有,获得多项国际设计竞赛,如 iF 设计奖与红点设计奖的肯定。
评选印象:自行车产业发展电子科技已经有一段很长的时间,由今年的参赛作品来看,智慧科技已经为自行车发展与行销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同时,市场上也出现更多不同功能的自行车,如城市车与特殊用车,以满足更多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我非常期待自行车接下来几年的发展。
梁志鸿|财团法人自行车暨健康科技研究发展中心
简历:梁志鸿现任自行车暨健康科技工业研究发展中心总经理,毕业于船舶工程学系的他于 2014 年取得工业工程博士学位,自 1984 年起即在航空及汽车产业累积丰硕的工业工程经验。他自 1997 年起任职于自行车暨健康科技工业研究发展中心,负责研发顶尖自行车产品,见证自行车产业 20 年来的发展。
评选印象:今年有许多电动车参赛,包括电动公路车、电动城市车、电动登山车与电动通勤车;电动车的趋势已经由最重视环保、领导产业的欧洲吹向世界各地。这样的风气对老年人口也有相当大的帮助。享受休闲骑车乐趣的年代即将来临。
业界设计出许多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产品,照顾消费者的需求。整合物联网等智慧科技的产品越来越多,也为骑乘带来更多乐趣。市场上也出现更多环保制程与材质,让自行车更为环保。
史孟康|美商方策品牌顾问公司
简历:史孟康现任DDG 执行总监,该公司为领导业界的顾问公司,在台北与上海皆设有办事处。他在品牌策略及全球品牌管理拥有20 年经验,专门协助代工生产的制造商建立自有品牌。他与上百家企业合作,其中包含许多知名的自行车品牌。当他不在办公室,你或许能在台北周遭看到他骑乘公路车或登山车的身影。
评选印象:自一个世纪前的发明以来,自行车并未有太多的改变,但创新是自行车产业的命脉。我认为2017年台北国际自行车展创新设计奖吸引了许多成熟的自行车成车、零组件与相关配件。参与评选的许多产品背后都有细腻的思维,在设计与制造上深入的创新与对细节的坚持,值得认可。
自行车品牌与设计深知创新的重要性,过去十年来对创新的重视更甚以往。令人讶异的是,设计师总还是能给我们更多惊喜。(今年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透过今年的奖项,我们看到许多品牌努力追求电动车的新颖设计,结合渐臻成熟的科技。我们也看到更多品牌努力研发自行车灯,出现更多体积更小、亮度更高更细致的车灯功能,同时亦能合乎法令规范。我们也看见将自行车设计的美感提升至全新境界的设计师,将线、螺丝、螺帽完美隐藏。创新在自行车产业与市场扮演绝对重要的地位。
本文转载自 iF 世界设计指南,由艺符设计有限公司(iF DESIGN ASIA Ltd. )授权发布。
Note: There is a poll embedded within this post, please visit the site to participate in this post's p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