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的米兰设计周已经落下帷幕。在过往这些天走访米兰设计周的过程中,我们惊奇的发现很多参展的青年设计师都是毕业于米兰理工大学。不禁让我们好奇,米兰这座设计之城,背后滋养它的这座设计学府又是怎样的呢?米兰理工作为意大利顶尖的设计学院,设计系位列全球第 7,全意第 1。我们很荣幸也走访了这所学校,来一探意大利设计强盛的根源。
米兰理工大学拥有 Leonardo, Bovisa, Como, Cremona, Lecco, Mantova, Piacenze 等 7 个校区。米兰设计周的 Design system 开幕式就是在米兰理工的设计学院 Bovisa 校区。在开幕式的现场,我们也碰到了很多来自亚洲的设计学院的师生。每年会有很多大学抱着交流和学习的心态来到这里参观,我们在这里就遇到了北京服装学院的教授丁老师,还看到了韩国国民大学(Kookmin university)的潘教授等。
米兰理工大学(Politecnico di Milano)是位于意大利米兰的一所国立理工大学,创办于 1863 年,是米兰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也是意大利规模最大的科技类大学,三所国立理工大学之一,工科方面排名第一。米兰理工大学在建筑、工程和工业设计方面是欧洲乃至世界最优秀的大学之一,并在许多领域全球领先。据意大利媒体统计,到 2010 年,29% 的意大利建筑师,78% 的意大利设计师,19% 的意大利工程师,都是毕业于该校。
米兰理工校徽:文艺复兴艺术大师,拉斐尔名画《雅典学院》的标志
更是设计大师辈出的一所名校,例如:
乔治·阿玛尼(Giorgio Armani),著名时装设计师、企业家、时尚品牌阿玛尼 Armani 创始人。
吉安弗兰克·费雷 (Gianfranco Ferré), 时装设计师。曾任迪奥 Dior 首席设计师,6 次获得黄金眼奖 Occhio d’Oro。
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建筑师,高技派建筑师代表。1998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建筑界奥斯卡)得主。
吉奥·庞蒂(Gio Ponti)建筑师、设计师、杂志创办人。Ponti 椅的设计者与著名建筑杂志《 Dumos 》创办人。
乔治·阿玛尼 Giorgio Armani
伦佐·皮亚诺 Renzo Piano
吉安弗兰克·费雷 Gianfranco Ferré
看到这么多设计界金光灿灿的大师的名字,不禁对这所大师辈生的学校更加好奇。反观中国的设计教育经常被指责「抄袭」和原创不足,设计行业整体的崇洋媚外现象严重,大众顾客还是更愿意购买出自西方设计大师之手设计的产品。不禁反思:
为此,我们采访了米兰理工大学的设计学院院长 Luisa Collina 教授。
设计癖:米兰理工的设计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设计的教学理念是什么?
Luisa:现在的设计领域呈现了多方面的交织。对于创新性的设计,米兰理工设计学院是用「三条腿」来前行:
一是「实验性」,用创新的材料,科技,在实践中探索。从原型设计到最终的成品,从概念到最终的落实,既需要感性的创造,也需要理性的实操,对结构,工艺,材料特性的了解对设计来说都很重要。
二是「想象力」,让学生们从生活经历,哲学,科技,艺术中不断汲取灵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三是「理论研究」:通过设计方法论的学习。让学生更加理解设计师在社会中的角色,他们与社会各界是如何互动的。因为设计师是具有很强的「交流性能力」的人:不光是语言上的交流,更因为设计师具有与别人可视化交流的能力,可以通过图像来传达自己的思想。
在米兰理工「设计」已经不局限于实物性的设计了。设计师不是只会设计桌子、椅子、建筑这种实物,同时也会提供优化整个流程系统的设计,例如医疗系统中,如何提高效率,医生与病人的互动关系,能否更加方便快捷舒适等。
设计癖:米兰理工的设计课程是怎样设置的?
Luisa:意大利的教育体系,从小学到大学培养学生进行多学科的,广博的教育。从各个领域,哲学,工程,科技获得更多的拓展设计的机会。不光是设计,他们也要学习数学,商业,管理方面。
设计癖:你认为米兰理工成为大师辈出的设计学府,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Luisa:因为意大利有深厚的设计美学历史,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就富含美学和多样化。 意大利人从小就被教导要[produce your own beauty]创造自己的美, 从美食到服装。欧洲人曾经开玩笑说:「意大利人就算穿件蓝色的毛衣,也可能在表达什么」。所以说意大利人有很强的通过视觉元素来表达自己的素养。
另外米兰理工坐落在米兰,有很多与世界知名的优秀设计公司交流的机会。多学科的交流学习,跨界的技术性设计,对生活方式的思考等等。
设计癖:对近年来大量的中国留学生怎么看?对中国的设计院校和中国的设计教育有什么想法?
Luisa:相比欧洲的同学,因为文化不同,与中国学生有时感觉交流起来会有些吃力,可能是需要一些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彼此。但因为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所以我在与他们的交流中也学到了很多。感觉中国的设计师和设计学生越来越以自己的文化而自豪。可以从自身的文化中理解很多。最近几年我们跟同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都建立了交换生机制,我觉得这样很好。多样性对于设计来说是很重要的。
设计癖:对于东方的设计文化怎么看?
Luisa:我很喜欢东方的设计,日本中国等等,虽然有时我不太能理解。不过这两年来越来越多的东方设计引起了世人的瞩目。因为东方的文化有很深的历史积淀和自己的哲学观念。我现在就在读中国的哲学书,希望能更多的了解一些,之前有带过两个博士生也都是中国的。
米兰理工工业设计系主任 Francesco Zurlo 教授
我们也走访了米兰理工大学的各处,这所雄厚的设计院校的硬件资源是怎样的?
图书馆:阅览室的墙壁竟是以毕加索的画为背景的,可见米兰理工浓厚的艺术氛围。听这里的学生爆料,这里平时总是人很多。米兰理工的学生们还是很好学啊。意大利文和英文书籍都很多,听留学生说,即使不会意大利语在这的学习也不受影响哦。
教室:教室互相连接密切,上下的电梯贯穿整个教学楼,就像个大的工作坊。这间教室里面好像是学生会在投票,学生们都很活跃,嬉笑调侃但还是很认真。相比亚洲,西方的学生更热爱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
展厅:位于教学楼入口初的展厅等人头攒动,而且听米兰理工的博士生丁xx介绍说每年米理会有一个课题都会有展位在米兰设计周
我们在校园中就碰到了在这里就读的中国留学生,时装设计研三的 Anasia 和产品工程系博士丁蔚彬 (米兰中国学联主席) 和设计服务系统博士的殷亮,他们已经在米理学习了 4,5 年了。让我们看看他们的留学生活是怎样的吧。
左起:Anasia ,殷亮 ,小编我,丁蔚彬
设计癖:为什么选择来意大利米兰留学?
因为意大利很方便,去到处旅游也很方便,哈哈。另外意大利的建筑历史悠久。最主要是学费超级便宜,相比英国和美国高昂的学费和较少的奖学金,意大利留学性价比很高。国家对博士还有助学金,更是相当值得。
设计癖:觉得米兰理工怎么样?
老师和学校给予的资源氛围都很好。学生们其实是什么样的都有啦,当然还是要看自己。不过因为资源很丰富,只要你愿意学,肯定能学到很多东西。好的作品,建筑和展览到处都是,就看自己愿不愿意学了。
设计癖:来到这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思维方式的不同。意大利教育中很注重通才教育。这里的学生理论素养很强,看得书多,讲起作品来能讲出好多想法,尽管你可能好多天都没见过他在教室。
设计癖:觉得意大利的艺术教育跟国内有何不同?
这边的学习学生的自主性很强,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也很重要。国内学生很少会跟老师有争论,但这里不同,老师希望听到学生自己的想法。学生是主导课题的主人,自己给自己定研究课题和设计实验计划,老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很多中国学生来了会不适应,等着老师来「教」,感觉好像学校没有教什么东西,这种被动的学习思路在这可行不通。
设计癖:米兰理工和作为设计之都的米兰,有给你的设计实践提供什么启发吗?
老师手里会有很多资源和项目,你完全可以参与。米兰设计周,我们硕士和博士班每年都会有一个课题放到设计周去展览,是一个很好的展示机会。
设计癖:多元的学习氛围对设计有何影响?
当然,文化的碰撞在小组合作的时候最能体现出来。一沟通每个同学的个性脾气就都体现出来了,肯定是需要磨合的。
我们也采访了三位外国学生,来自意大利米兰的产品设计系学生 Gary,和来自那不勒斯市就读时装的 Tim,和立陶宛的室内设计系的 samiol,
左起:Samiol, Gary,我,Tim
设计癖:米兰理工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
在这里跨学科的交流很多,像我们现在这个课题 Design Forum 就是我们三个分别来自室内设计,产品设计和服装设计,去撞到一起做同一个课题。很充实也很自由吧。
设计癖:你在这所学校学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学习的很全面,不像一般的艺术设计院校,只有设计相关的课题,只学设计和画图类的技能。我们还要学习数学,哲学甚至商业管理。虽然很头疼,但也很有挑战性。因为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需要准备和掌握的东西还是很多的。
设计癖:你觉得学校提供的哪些资源是你觉得最有用的?
学生资源卡:可以使用工作坊,图片打印教室,实验室的使用资格证。
老师的资源就很好,像我学习室内设计的,我的老师就是《 Domus 》杂志(知名建筑杂志)的主编。学校的图书馆,工作坊,图片处理打印室,材料基本上都是免费的,还有老师来辅导,设计的各种实验都变得容易的多。
展示的机会也很多,像我们室内设计 2 年级的课题设计,就会在市中心米兰大教堂旁边的画廊里展出。几乎每个年级的课题都会有校外画廊的展示机会。
社交网络也很重要,在这里 Instagram,Facebook 成为重要的获得信息来源,尤其是各种展览,品牌和设计信息,同时也是推广自己设计的社交平台。各位学设计的同学们可要牢记哦,不然你就 OUT 了。
设计癖:对于海外留学生的到来,有什么感受?
有不同的背景当然很好。班上有四分之一的同学是来自海外的(可见本科学生中,还是当地学生多啊)。硕士和博士的海外留学生会更多些,本科相对少些。跟不同国家的同学交流很有意思,见解也很不同,但很棒的感受。另外选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如果意大利语不够好,就不要选择这类的课程,不然不管是跟老师还是同学都会很难交流。因为有看到海外的学生选了这类意语课,但是最后就是完全听不懂。
暮色降临,一天的设计学府探访之行也结束了,在回来的一路上回想和米理学生和教授的对话。反观现在国内艺术留学市场的火爆,众多国内的学生都纷纷想去国外留学的原因,终于被我们找到了:学生的独立和批判性思维,理论性的研究和涉猎,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自主学习方法,多元文化领域的交融和碰撞,这些恐怕就是国内艺术教育真正欠缺的东西。也许就是很多同学都纷纷去向西方国家求学设计的原因吧。
图片来源:设计癖拍摄,米兰理工大学官网
Note: There is a poll embedded within this post, please visit the site to participate in this post's p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