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日本设计师对字体排印、网格系统的实践时,不可能避开白井敬尚这个名字。长年以来,他设计的 idea 杂志也一直伴随着我的学习与研究,因此当弥迪兄与我商讨在国内策划展览和出版事宜时,我欣然决定加入。我也深感在中文环境下,无论是字体排印还是网格系统,这些概念的具体内涵和实践方法,都缺乏的实质性讨论。而白井先生的作品,无论是其理论深度还是实践广度,都非常值得中国设计师学习,这次能译介到国内,堪称是一大好事。
当然,也正如白井先生提到的,正文排版里其实并没有太多设计师可介入的余地,而我理想中的译文,也不应该有太多译者可介入诠释的余地。特别是白井本人在日本也是以「学者型设计师」闻名,作品集里既有思维缜密的学术论文,也有轻松聊天的访谈记录。我作为译者,只是应该把白井先生深邃思考结晶而成的文字完整地、毫无添油加醋地转换成中文,仅此而已,至于诠释和理解的权利,全权交付给读者就好。只有极个别的地方,估计中文读者理解会有困难才加上了译注。
在整个项目翻译开始之前,工作是从《白井系列文章翻译风格》这一内部文档开始的,其中包括了中文行文风格、术语、译名等诸多事项。而术语也是和弥迪讨论最多的部分。原文中的一些排版术语,我力求准确地翻译成了中文的术语(比如中文排版里的「密排」)而没有加以更多的解释,这就要求读者有一定的设计基础和字体排印知识,否则依旧无法理解白井精密细致的方法论。如有需要,读者可参照本人在 The Type 编撰的相关内容。
本书书名日文原名为「組版造形」,在与作者本人商讨之后,中文译作《排版造型》。中文并非没有「组版」一词,但在排版印刷长年技术演变过程中,中文里的「组版」涵义日渐含糊,既可能是「页内排版」(composition)也可能是「多页拼版」(imposition),所以选择中文常用词「排版」而非「组版」;另外也采用中文常用词「造型」而非日文汉字词「造形」。这类日文汉字词有很多陷阱,似是而非,比如日文的「近代」多数情况下应该是中文语境里的「现代」,而日文的「版面」并非中文的「版面」而是「版心」。目前网络上一些译本多有讹误,我在此译本中特别对这类词进行了整理和校对。
正如白井先生在文中屡次提到的,理解网格系统需要理解字体排印的原理。而「タイポグラフィ」(typography)一词的译法,俨然已成为每本相关中文译作的老大难,专家学者也都有各自的见解,我也不想在此深入讨论这一长年困扰中国学术界的问题。但我与弥迪的共识是,至少在本书的语境里,白井先生的论述中不仅有对「(语言文)字」、「(字)体(设计)」的探讨,也同等关注「排(版)」与「印」(纸面与屏幕呈现),因此本书采用「字体排印」要比「文字设计」好得多。用这个词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做到全书一致,即与原文中「タイポグラフィ」一一对应、完美替换,而不必像其他译作那样要依照上下文语境再去更换其他变通译法,这样既有利于读者理解文章本身的内容,也有利于理解这一重要术语的内含和外延。
为结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在与弥迪商量之后,部分用语沿用了传统说法,比如汉字金属活字的「全身」,而不用日文的「全角」,因为后者在中文语境里有至少三种歧义;有些译名从俗处理,比如将日文字体大类的「ゴシック体」意译成中文的「黑体」,但保留另一类日文字体「明朝体」的称呼,毕竟这与中文的「宋体」有质的不同。这些都是在易于理解和保持准确之间的取舍问题,望读者谅解。
最后需要谈的一点,是关于研究中引用二手资料的问题。日本学者做学问相对严谨,但也难免有所瑕疵。特别是在日本流传的一些关于西文的资料,就是典型的「二手资料」,存在「传话游戏」的尴尬。事实上,本书中提到的一些作品,其翻译内容在日本国内也有很大的批判的声音(指的是文字内容本身,与白井先生的设计无关)。因此,在本项目的翻译中,凡是涉及到引用西文资料的地方,我都尽量找到德文、英文、拉丁文等原文直接汉译,而不通过日译本转译。在这过程中发现的日文原文笔误,都已经与作者本人进行了确认修改,并加上了少量译注,请读者留意。说来也巧,本书校对也正值我在对米勒–布罗克曼著《网格系统》进行中文修订,因此本书中对《网格系统》的引用部分,也都根据我修订后的版本统一进行了修改。希望读者将这两本书互相参照,一定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放开视野来看,我们通过白井先生的文章学习网格系统,与直接阅读米勒–布罗克曼原著学习网格系统不同,这也是一个二手的间接过程。能直接学习固然最好,但通过日文的间接学习,亦有益处。毕竟日文和中文同属汉字文化圈,都有方块字造型这一天生的网格性质。白井先生传承了日本设计师将西文网格和东亚方块字紧密结合的优良传统,并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这对当下许多中国设计师都应该会有极大的启发。
最后,要感谢白井先生本人对我翻译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给予的耐心细致的解答,也感谢弥迪兄对我的充分信任。毕竟时间所迫,译文难免留有疏漏,恳请读者海涵并指正,也相信读者能一如既往地采取批判性精神加以阅读,并能有所收获。
刘庆 2021 年 8 月于东京四谷文瀛居
本书的同名展览于2021 年 9 月至 12 月在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举办,本书也在前期进行了众筹,设计师张弥迪还为众筹特别制作了包括明信片、年表、海报等周边产品。
本书目前已正式上市,感兴趣的朋友可转至湖南美术出版社官方店铺购买,初版附赠「idea 目录复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