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产品进入了新的迭代周期,设计团队也进行了扩充,人多力量大,可以有精力主动做一些设计升级。另外现有产品界面风格存在不少问题,领导表达出了一些意见和想法。于是设计团队希望从设计侧发起一轮优化升级,推动整个前端组件的统一,沉淀出一套完整可用的组件规范,最终实现设计和前端开发效率提升。
经过一段的时间准备,设计师共提交了3套视觉风格方案。但是评审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没有确定下后续设计方向。
根据多年来的评审会经验,今天谈谈我对评审会的理解和思考。
中后台B端产品「设计改版」通常是在保持现有业务逻辑不变的情况下,针对界面交互及视觉风格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升级优化方案。设计评审的目标也比较明确,可以分为「直接目标」和「间接目标」。
1、直接目标
2、间接目标
达成这些目标并不容易。设计评审跟做产品是一个道理,需要能够向用户(评审人员)提供有价值(针对用户需求)的产品(设计方案),这样用户才会买单(过审)。
所以除了做好设计方案,设计师还要思考评审人员的角色、关切点,并且充分论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后,才能让评审人员接受设计方案。
1、评审人员的专业性
之前文章中也提到过,设计评审有设计团队内审和项目组外审。「设计改版」归属于大版本迭代,影响范围更大,评审人员也更加复杂。
外审的时候,设计师主要面对的是业务方、产品经理、技术人员等非专业人员。在C端产品日常需求中,业务方会进行大量的竞品分析,虽然没专业设计能力,但是对设计会有比较深入的思考。设计师可以根据现场情况,部分内容一带而过,但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应对来自评审人员的质疑。
在中后台B端产品中,业务方和产品经理主要精力集中在功能设计上,对设计工作关注度有限。他们对界面风格的流行趋势、评判标准、交互方法等,没有清晰的概念和明确的认知。面对这样的评审人员,需要在设计方案讲解时格外用心。
如果设计师一上来就抛出设计方案,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评审人员难以做出设计决策,方案也不容易获得认可。
2、评审内容的不同
我们在做具体需求设计时,评审人员会围绕具体的操作流程,用户场景、设计细节展开,在统一的规范框架下,页面设计不会产生太大的评审问题。
而设计侧主动发起的“设计改版“,更偏向于抽象、主观的视觉层面。每个人看到设计方案的感受可能大相径庭。设计师在评审时,要将偏主观感受的设计风格,转化为客观形象的设计过程,让设计方案能够水到渠成地展示给评审人员,其实还是需要下一番功夫思考的。
否则评审人员会充满各种疑问,比如设计师讲到颜色升级,评审人员不理解”为什么主题色要从深蓝变成亮蓝”,或者”为什么头部区域从浅色变为了深色”。B端产品缺少了前期的设计分析和研究,这样的细微调整,在非专业人员看来根本没有什么意义。
3、评审人员的关切点
设计师很多时候更偏向于执行层面,视角相对局限,更加追求完美的设计方案。而上层则会综合考虑产品发展阶段、人力资源、工作的优先级等因素,做出最终的设计迭代决策。因此了解上层的期望至关重要,可以保证更高的设计通过率。
如果设计师有新的设计思考,可以推出多个设计方案,给上层带来新的思路和思考。多方案并行时,要保持一定的梯度和差异化,要有一定的方向性的差别。既要能够满足上层的关切点,又可以体现设计师的个人能力。简单换个颜色很难打动评审人员。
评审人员更注重设计方案能否解决现有的问题,因此设计不能只是设计师个人的自由发挥,而是有效地解决产品问题,这才是设计方案的真正价值。
如果设计方案只是停留在设计师认知的角度,会导致方案无法过审,或者评审人员无法做出设计决策。
三、评审会的常见问题
评审会常见的问题包括以下几项:
1、缺少设计分析
有些设计师喜欢直奔主题,打开设计图直接汇报。评审人员要么看不懂、不理解,要么觉得不符合自己的想法,会提出各种质疑。设计分析可以不作为重头戏,但是必须要有,否则设计方案就会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2、缺少设计目标
设计目标看似比较虚,我个人认为作用还是比较大的。一方面可以控制和牵引设计方案保持正确的方向,另一方面可以辅助评审人员理解设计师的想法。
因为评审人员没有专业的设计表述方法,通常是“科技感”、“简洁”、“热闹”、“氛围”、“高大上”等等的抽象概念。设计目标也是诸如此类、高度概括的词语,容易引起评审人员的共鸣。
3、方案缺少设计梯度
越高层级的评审,讨论内容越是侧重设计方向。设计细节通常是执行层面讨论确定的。因此并行的几套方案,如果一眼看上去差异不大,设计的价值必然会打折扣。虽然B端产品很难有颠覆式的表现层创新,但设计方案不能只是停留在设计细节的差异。
设计方案体现出一定的差异化,有利于评审人员作出设计决策,或者选定设计方向。
4、缺少有效的设计协同
虽然大的改版升级需要调动多名设计师共同完成,最终还是要形成统一的汇报框架。这时需要有明确的组织者,站在更高的视角进行设计协同,比如设计方向的讨论,统一汇报文档的结构,表达逻辑等等。
5、讲解逻辑不清晰
方案讲解时,需要能够让评审人员听懂并接纳,因此如何呈现给评审人员至关重要。否则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评审人员可能听得云里雾里的。
设计方案固然重要,但是需要一定的评审策略将方案有效地传递给评审人员,避免设计评审成为设计师的「自嗨」。
根据“双钻模型”,设计过程包含了发现期、定义期、发展期、交付期4个环节。用户调研、产品分析、竞品分析对后期的方案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完整的评审文档必须要包含前期的分析研究内容。
1、发现期
改版不是对原有设计的完全颠覆,而是针对性地优化升级。设计师首先要明确“现有版本存在什么问题”,为设计改版提供足够的铺垫和支撑,也可以为设计改版指明方向。
另外中后台B端产品,视觉层面上大同小异。评审人员设计决策时,会考虑投入产出比。因此从现有问题出发,更容易获得评审人员的认可。
一般可以从内、外两个视角发现问题。
设计师可以采用启发式评估完成一轮设计走查,定位现有版本的设计问题。通常这些问题都比较具体,需要将问题进行适当的归类总结,作为后续的改版方向。
对于侧重于交互的改版升级,还可以引入用户反馈发现更多问题,也更有说服力。不过对于视觉类的升级,B端产品视觉风格虽然重要,但并非用户核心关切点,用户反馈可能会带有明显的个人喜好,并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因此要审慎地对待用户反馈信息。
除了现有版本的问题分析,还要站在行业视角,对同类型的产品进一步分析,总结机会点、设计趋势等。另外评审人员可能对行业竞品或者同类产品会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因此需要用更广泛的竞品分析,去引导评审人员的认知。
2、定义期
在发现期,我们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由于设计资源、产品发展的阶段、设计排期等限制,这些问题可能无法一次性解决。因此在定义期,需要对问题收敛、聚焦,关注最核心的问题,形成相应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目标。
以上两个部分,在完整的评审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比较复杂或者重要的设计项目,如果设计洞察内容比较多,融入在一次评审中,会导致评审内容过多,会议效率低下。可以根据项目节奏,将设计研究作为专题单元单独汇报。
评审会是设计过程的高度浓缩,3~5天甚至更长的设计周期,设计师有大量的设计调研、分析、思考。想要在1~2个小时的评审会上传递给评审人员,需要有一定的评审技巧。
1、归纳总结
在评审过程中,评审人员很难一时消化密集的研究信息,因此将零碎、分散的问题提炼为结论性洞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让评审人员快速获得关键信息。
如果是视觉风格评审,最后还需要将方案汇总展示,方便评审人员对比查看。
2、结论优先
一份完整的设计评审文档可能会有几十页,完整的阐述所有内容,评审人员可能没有完整的时间、耐心听取报告。可以将设计洞察的结论优先展示给评审人员,快速切入到设计方案环节,详细的分析内容作为附加信息,根据需要进行讲解。既可以保证设计流程的完整性,又能够提高评审效率。
3、逻辑设定
我个人认为方案讲解可以遵循2个逻辑:问题导向和设计导向。
就是根据前期的设计洞察,逐个讲解优化方案。这种逻辑比较有针对性,但是设计方案的整体性会被削弱。这种逻辑更适合问题比较清晰,并且没有产品框架优化的项目需求。
立足于设计方案本身,从大到小逐步细化讲解,将问题点的优化融入在设计方案讲解中。这种讲解方案更适合于比较大的系统级的改版设计。
具体的讲解逻辑可以根据项目情况自由选择。
设计评审会的细节还有很多,例如会议的组织、评审纪要等。今天就不一一展开了。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思考,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交流~
原文地址:子牧UXD(公众号)
作者:子牧先生
转载请注明:学UI网 » 设计师能力建设(4):设计评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