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没换工作,今年换工作了,身体的各项指标在换工作后竟然慢慢正常,不得不说在腾讯真是压力山大,还好我没有想不开去跳楼,也没有得抑郁症。现在的工作要人性化很多,特别还是远程工作,在工作同时有了更多自己的时间,可以学学英语照顾家人打打游戏,蛮好的。
以前上学时就没把英语学好,每次考试总是不及格,没想到新工作竟然成天和老外英语沟通,真是世事难料。还好现在主要是书面和老外沟通,借助 DeepL 、谷歌翻译,还有一些提前练习也够用了。每天早上我会在多邻国上练习 100 多个经验,多邻国真是太好用了,现在已经 260 天连胜了,英语能力自我感觉比以前好太多,特别表现在给娃教英语时不会怕读不准卡壳了。
之前感觉国内的公司内卷 996,心想虽然累点,但起马应该比国外的公司效率高吧,到了外企工作才发现老外有全球化这个大杀招,虽然大家都是按时上下班,但是不同时区累加起来是 24 小时连续工作,在满足工作效率的同时大家都得到了充分的休息。
今年还买了台 M1 Mac mini ,这性能果然杠杠的,我还配了两台 2K 显示器(为毛 4K 显示器都那么大,两台没地方放),完美还原之前的工作环境。最近公司还发了一台 16 英寸 M1 Pro MacBook Pro,感觉我可以一边旅游一边上班了,哈哈哈。
现在的工作流程要更加规范,单个任务都经过 Pull requests、Code Review、Unit Testing、E2E Testing 等流程,我写了特别多的单元测试和 E2E 测试。。。之前不知道 Git 有 Rebase 这个操作,现在每个的 PR 都要用 Rebase 操作一下,这样让 Git log 特别清爽。
工作周期也非常科学,通过两周为周期的 Active sprints,把要做的任务都先说清楚,在完成后还有 Team Retro。Retro 也就是复盘会,会运用投票和专门的 Retro 网站,以前开复盘会感觉就是搞个形式, Leader 在上面疯狂输出他的个人意见,下面人被动接受。现在在开之前都会有一个投票,看大家是否愿意说真话,然后在 Retro 工具中也全是匿名说做的好的和不好的,大家针对这些问题讨论,最后形成下一步的执行计划。
新人入职的体验也非常好, Onboarding 会有两周时间,专门会有一个同事来做 Buddy ,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他,还有专门的文档指引一步步的进行工作。还有 Slack 也非常好用,各种问题可以先搜索一下,大部分别人已经问过了,不用再次询问,Slack 更像是一个知识沉淀的地方,而不是每个人都把同样的问题再来问一遍。
不得不说各种流程工具国外已经很成熟,大到账号体系的 Onelogin、沟通 Slack、邮件 Google Workspace、任务管理 Jira ,小到截图的 CloudApp、网站监控 Datadog 、私有包管理 JFrog 等大多数直接买来使用,不用再重复的造轮子。从生态上来看,在方便各个中小公司同时,还互相成就对方的商业化,整个市场也更加繁荣。
今年更加地深入使用 React,特别还用了特别多的 MobX,但我其实不太喜欢这种全局状态管理,组件化和 Hooks 我更加喜欢,因为理解起来更方便,全局状态在分散在不同组件中时理解困难啊。
Notion 也是个好工具,只是不太方便我随手记,我只用一个 Google Doc 从年初可以记到年尾,但好像回头再看时不太方便,可能得多花点时间整理到 Notion 上吧。
总之,今年是起承转合的一年,立了很多 Flag 还没有实现,但未来已至,让我们心向光明,迎接二〇二二。
年终总结2021最先出现在[米随随] s5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