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博客汇
  • 首页
  • 精华
  • 技术
  • 设计
  • 资讯
  • 扯淡
  • 权利声明
  • 登录 注册

    设计圈的“米其林”太多了,中国味在哪里?

    Arrancar发表于 2023-06-01 06:39:10
    love 0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中国人民对于赛事、奖杯、评比这种活动有了莫大的热情。
    航空航天,海军陆军,要和隔壁比一比;
     
    体育运动,歌唱绘画,要和对面拼一拼;
     
    哪怕是做菜吃饭,中国人民也一定要在世界上有点声音的。
     
    这种昂扬斗志值得肯定的,但是有时也真的……很微妙。

    01
    从米其林的“祛魅”说起
    而“米其林餐厅”评价就可以说是这一系列无谓的“竞赛”中,最具代表性的“评比”了。

      

    “米其林餐厅”从诞生之初,创始人就已经明确了这一活动的定位:营销。
     
    所谓的餐厅评价,只不过是为了让人们多多开车,磨磨轮胎,最终利好米其林而已。


    但1900年的欧洲资本家们还“略显青涩”,因此他们还是相当认真地考察了已知地图上的餐馆,最终有了这本《米其林红色指南》。

    而指南本体也随着时代的演进,不断扩充内容:
    2005年,加入了美国内容;
    2007年,加入了日本篇章;
    2008年,加入了中国的香港和澳门。

    也正是在2008年前后,关于中国餐馆在红色指南上寸功未立的相关讨论开始沸腾。
     
    当年那些七嘴八舌的无意义讨论,可以说是当年国内互联网的一大胜景了。
     
    直到2016年之后,红色指南添加了上海篇,且有4家中餐厅入选,这事儿才算告一段落。


    但其实也有不少国人对于这本“小红书”已经看淡了——这种话语权落在别人手中的评比,自己急赤白脸地要个说法,实在是有些没趣。
     
    可以说,一部分国人已经开始对“竞赛”逐步祛魅——不再关注外界的评价,专注于自己的生活本身。

    然而,某些我们可以放下,某些不可以……
     
    比如说“足球”,又比如说“工业设计”
     
    02
    植根于中华大地 
    “足球”为什么不可以放下?
     
    因为我们曾经很强,但现在已经弱不禁风了。


    “工业设计”又为什么不可以放下?
     
    因为我们深知“国产设计”“国产智造”未来的发展方向。
     
    而新中国的设计师们也需要一个旗帜、标杆来激励、指引。

    经历过那么多起落浮沉之后,也逐渐认识到:中国的设计奖项,也必须有一条自己的道路。
     
    于是,在各界从业者的努力之下,国内也曾诞生过一些工业设计评奖活动。
     
    平心而论,这些国产奖项并不完美,但他们作为“星星之火”还是值得肯定与铭记的。

    红星奖,是中国设计师很看重的一个奖项,直到现在,也无法忽视它燃起的火焰;


    金点奖,这个在宝岛台湾创立的奖项,似乎至今长青,只不过门槛和隔阂让一部分人只能是望洋兴叹。


    不过,星火既起,燎原有日。红棉奖、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CEID)、中国设计智造大奖(DIA)等奖项接过了担子。
     
    有设计周这样的展示平台,也有政府部门的支持参与,似乎是前景大好,未来可期。


    虽然说这些赛事依然会遭到各式各样的吐槽,像什么门类略少、收益略低……这些都已经是老生常谈了。

    但是应当正视、且予以承认的是——国内这些面向全体设计人的新时代奖项、赛事,他们是有在向着未来努力的。
     
    也许现在还不完美,但正在一点点改善——毕竟,从来没有哪个人、哪件事是能够一蹴而就,一夜而成的。

    这种“面向未来,努力向好”的务实态度,才是“植根于中华大地”的最好表现。
     
    而现在,正有一场“立足今日,面向未来”的宏大赛事正向我们招手呢~


    03 
    未来城市,未来设计
    金芦苇工业设计奖,至今已经举办三届。
     
    在过去三年间,共向全球75个国家、地区征集到21616件优秀作品。这个成绩在一个新生的工业设计奖项身上,不可谓不亮眼。


    而即便如此,金芦苇奖也在不断改进自己的机制,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可谓是“植根于中华大地,又仰望浩瀚星空”了

    本届最为显著的赛制改变之一,就是更精准的类别细分。
     
    为了更好的鼓励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优秀作品,第四届金芦苇奖特意将“信息处理类”这个听起来非常硬核的名字,升级为“数字技术类”这个更加广博的名称。
     
    但在鼓励数字化创新的同时,金芦苇奖仍旧深深地立足于现实的土壤之中:除去数字技术之外,其他7大类别全部是与现实息息相关的:产业装备、交通工具、文化创意、运动健康、公共设施、传播设计。

    本届金芦苇奖另一个更为积极的改变,在于获奖权益的升级。
     
    除了奖杯奖状、参展收录、专访报道、学习交流这些奖励,金芦苇奖尤其加强了“资金支持”。
     
    最传统,也最直接的“奖金”——金芦苇奖的总奖金高达450万元,而其中的至尊奖单项奖金达100万元;
     
    最考验产品硬实力的“转化”——金芦苇奖从一开始就将设计作品落地作为一大重点,毕竟我们都知道只有市场才能检验一个设计的真实水平。


    而金芦苇奖更进一步的优势在于——它脱胎于“千年大计”,创立于“未来城市”。

    雄安新区,这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片土地、一种模式,也是中国在新时代的成就,更是中国迈向更远大未来的奠基之石。
     
    因此,诞生于此的金芦苇奖,其本身就意义非凡:用“中国的未来设计”,赋能“中国的未来城市”。

    每一位金芦苇奖的获奖者,都是雄安新区,这座未来之城的建设者。而雄安新区,也是每一位金芦苇奖获得者的更宏大华丽的舞台。‍‍

    本届金芦苇奖的优秀获奖者,将在雄安新区支持工业设计发展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下,获得更多资金奖励支持。
     
    同时对于符合相关条件的获奖者,可获得“雄才卡”及相关服务保障。还有雄安新区“设计聚落”、“雄安绿色建筑展示中心”优先入驻资格。

    当然最具权威说明,还是应该以官方为准。
     
    就在5月31日,于成都市举办的金芦苇奖项说明会,就给出了最全面、最详细的解答——从赛程安排到奖项设置,以及获奖权益,都事无巨细的给予说明。


    甚至哪怕是同时举办的展览,也成为了各界英才风云际会,无数佳作百花齐放的序曲。


    04
    金芦苇:助力设计师一“苇”渡江
    在古代,曾有达摩一苇渡江的传说。
     

    图:Bing Image Creator

    而今,金芦苇,不也正是为设计师们准备了一条渡横江,向未来的路吗?


    如果你正想一试身手,那么就去试试吧!看你的实力,能在金芦苇奖挣得几分天下?!
     
    如果你还嫌舞台不够,那么也去试试吧!用你的成绩,来与金芦苇、与雄安新区一同成长!

    第四届金芦苇工业设计奖,正在全球征集作品中!征集倒计时30天!‍‍
     
    设计师们,该上场了!
     
    详细报名信息请关注
    金芦苇工业设计奖官方公众号
    金芦苇工业设计奖官方网站
    www.goldreedaward.com
    “点击海报了解详情”:
    ‍



沪ICP备19023445号-2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