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美學新態度
2023台北雙年展 公佈完整參展藝術家名單,展覽將於 2023 年 11 月 18 日至 2024 年 3 月 24 日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舉行。今年展覽首度多人協作策展,由周安曼、穆柏安(Brian Kuan Wood)和莉姆.夏迪德(Reem Shadid)共同策劃,以「小世界」(Small World)為主題,代表著希望,也透露著不安:全球疫情撞擊出個人對自我生活更大的掌控權,同時亦挑動了被孤立於廣大群體之外的隱憂。
當世界縮小時,它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卻也可能使人心更為疏遠:這個「小世界」,懸浮在相聚與分離兩端之間的游移狀態中。本屆雙年展指向我們所共同面臨的處境,邀請觀眾一同探索如何運用疫情經驗來提出新的生活想像,反思當日常越趨緊繃及複雜時,人們對簡單與感性的渴望是否也變得遙不可及。
三位策展人表示:「在『小世界』裡我們雖然可能因為被孤立,而失去部分自我與介入社會的能動力;但在這裡我們有不需懼怕被同化的自由,譬如我們能拒絕被量化,可以大聲疾呼、不斷移動,但也能靜觀其變,享受片刻的寧靜。我們也許都曾醉心對簡單生活的奢侈嚮往,但『小世界』激勵我們堅定立場,拋開渴求被認同的欲望,拒絕為了一些永遠無法獲取的最終利益而去取悅他人。」
展覽將匯聚 50 多位臺灣及國際藝術家和音樂人,展出包括10件全新創作和委託製作,以及一系列的聲響、音樂表演、動態影像、攝影、錄像、繪畫、雕塑和裝置作品,使北美館成為一個聆聽、聚集與即興創作的空間。
第13屆台北雙年展首波精彩作品介紹:
· Pio Abad 的全新委託創作,其靈感源於一趟造訪蘭嶼的研究之旅。蘭嶼和菲律賓北部的巴丹群島及巴布延群島,有著密切的地緣關係,因此,具該區伊巴丹(Ivatan)原住民血統的藝術家初抵蘭嶼時,即深刻感受到令他意想不到的親切感,交疊出一場近乎迷幻的體驗,進而透過一件大型裝置創作,反思文本及土地的力量和生命的虛無驟逝。
Natascha Sadr Haghighian 的全新委託創作為一系列多聲道的雕塑裝置,將設置於北美館的地下樓中庭,其靈感來自看護者在照顧年邁病弱者時,身心日益耗損的狀態。本件作品作爲獻給看護者的一座反紀念碑,不在歌功頌德或留下印記,而是追溯交談的話語、熟悉的記憶等是如何逐漸消失,我們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又如何消融成一種更殘酷卻抽象的模糊形式。
· 臺灣藝術家李亦凡將展出全新作品。延續其一貫有別於龐大動畫製作、特效產業的模式,李亦凡透過自製的影像工具,創造一種類似反腳本,近乎即興脫口秀的錄像表演。他以帶有黑色幽默的手法,探究當代生活中影像的邏輯與無邏輯,並利用電玩製作軟體「遊戲引擎」的即時性,生成一種既隨性又怪奇的影像敘事。
· 藝術家雙人組 Basel Abbas 和 Ruanne Abou-Rahme 將展出一件沉浸式多頻道聲音和動態影像裝置,透過表演探索人們如何見證和講述暴力、失去、離散和被迫遷徙的經歷。自 2010 年代初期,這兩位藝術家著手在網路上收集伊拉克、巴勒斯坦、敘利亞和葉門等地,一般大眾在公共空間唱歌或跳舞的影像紀錄。此作邀請表演者回應這些載歌載舞身體的數位足跡,結合成一全新表演。
· 已故黎巴嫩畫家、雕塑家兼時裝設計師 Huguette Caland(1931 – 2019年),以其挑戰對美和慾望既有描繪方式的情慾抽象畫和身體圖景而聞名。本屆台北雙年展將精選數張藝術家自1970年代後創作的自畫像,當時她為了追求自我藝術實踐和生活,而從貝魯特搬到巴黎,終得以擺脫女性在傳統文化中所背負的沉重包袱。
· 日本1960年代前衛派重要代表人物赤瀬川原平(1937 – 2014年)是極具影響力的藝術團體高赤中(Hi-Red Center)和新達達組織者(Neo-Dada Organizers)的成員之一。七〇年代初,日本社運結束後遺留下被擾動的都市樣貌,街道中的建築殘骸與物件成了藝術家觀察的對象,並將其記錄拍攝而成著名的「路上觀察學」系列。今(2023)年初,藝術家家屬發現了他四萬餘幅未曾發表的照片,本屆雙年展將精選其中多件,並首度於公共美術場館公開展示。
第13屆台北雙年展另規劃將北美館地下樓部分展間改造成音樂空間,並交由 Elias 和 Yousef Anastas 創立的巴勒斯坦建築公司 AAU ANASTAS Studio 擔綱設計。從 2023 年 12 月起至 2024 年 3 月,將由dj sniff、Julian Abraham ‘Togar’& Wok the Rock和聽說三組音樂及聲響創作者,舉辦聆賞會、錄音實驗、即興演奏和音樂編曲等公眾計畫。
完整參展藝術家和音樂人名單按姓氏首字拼音字母順序排列,並包含其現居城市:
Pio Abad (倫敦)
Julian Abraham ‘Togar’ & Wok the Rock (日惹)
Basel Abbas & Ruanne Abou Rahme (拉馬拉/紐約)
唐納天Nadim Abbas (香港)
赤瀨川原平Genpei Akasegawa (1937 – 2014年)
Edgar Arceneaux (洛杉磯)
Tekla Aslanishvili (柏林/第比利斯)
Huguette Caland (1931 – 2019年)
陳瀅如 (台北)
陳敬元 (台北)
dj sniff (舊金山/東京)
Nikita Gale (洛杉磯)
Giorgi Gago Gagoshidze (柏林)
Samia Halaby (紐約)
聽說 (台南)
害喜影音綜藝 (台北)
許村旭 (台北)
伊藤高志 Takashi Ito (福岡)
金範 Kim Beom (首爾)
Jacqueline Kiyomi Gork (洛杉磯)
Nesrine Khodr (貝魯特)
Patricia L. Boyd (倫敦)
賴志盛 (台北)
李亦凡 (台北)
林真金 Kim Lim (1936 – 1997年)
李俊陽 (台中)
劉艾真 Jen Liu (紐約)
Jumana Manna (柏林)
Basim Magdy (巴塞爾)
Wietske Maas (柏林)
I Gusti Ayu Kadek Murniasih (1966 – 2006年)
Artemio Narro (墨西哥城)
Bahar Noorizadeh (倫敦)
Aditya Novali (梭羅)
Ipeh Nur (日惹)
歐宗翰 Arthur Ou (紐約)
鮑藹倫 Ellen Pau (香港)
Riar Rizaldi (日惹)
Natascha Sadr Haghighian (柏林/德黑蘭)
Massinissa Selmani (圖爾/提濟烏祖)
Seher Shah (卡拉奇)
Hema Shironi (科倫坡 )
John Smith (倫敦)
蘇詠寶 So Wing-Po (香港)
Lara Tabet (貝魯特/馬賽)
王衛 (北京)
Raed Yassin (柏林/貝魯特)
楊季涓 (台北)
Yang Yooyun (首爾)
葉致甫 C. Spencer Yeh (紐約)
周滔 (廣州)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 2023台北雙年展 完整參展藝術家名單公開!探索新生活想像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