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美學新態度
熱帶居所 系列藝術作品
在氣候變遷的時代,源自真實存在的後城市居所生活所思
來自秘魯藝術家安娜.特蕾莎.巴博札(Ana Teresa Barboza)與拉斐爾 · 弗雷(Rafael Freyre)的雙人展「熱帶居所:共棲地/潛伏之境」(Tropical Station: A Common Habitat/ In A State Of Latency)。源於一項長期的藝術實踐計畫「熱帶居所」,為藝術家對生態議題的反思。展期將至四月。
藝術家們依據秘魯的古老智慧及繁雜的生態環境, 創作出「熱帶居所」系列作品〈共棲地〉與〈潛伏之境〉,回應迫切的環境議題。精心交織自然、文化和環境意識,該系列作品曾於各地展出並廣獲好評,如 2023 年 12 月邁阿密藝博以及於紐約巴博札首檔個展。
《華爾街⽇報》副主編 Brain P. Kelly 描述裝置作品〈熱帶居所:共棲地〉:「藝術家使⽤前殖⺠時期的⽅法創造了⼀個特殊的結構,這個裝置在形式上看起來很當代,但泥土、竹子和乾草卻展現⼀種古老氣質。」
美國知名藝術媒體 ARTnews 作者 Xintian Wang 評論安娜 · 特蕾莎 · 巴博札:「在⼀個與氣候變遷的影響深深交織在⼀起的世界中,巴博札的藝術深刻地反映我們⽣態系統既脆弱又強⼤的本質。她透過傳統編織與當代概念獨特融合的⼿法,邀請觀者與環境做連結。她的作品提出了⼀個深刻的問題:我們是在塑造環境,還是環境正在以我們尚未完全掌握的⽅式塑造我們?」
「熱帶居所:共棲地」是藝術家們於秘魯北部探險時,體驗熱帶太平洋生態系統後而創作的裝置作品。利用居住當地的貼近性,他們了解該地複雜的文化與生物,以及當地與其他地區,如厄瓜多爾、亞馬遜雨林和以洋流相連的太平洋諸島間的關聯。
此裝置的開端始於巴博札與弗雷當時生活的實驗性住宅原型,一個為未來所設想的後城市居所,目的在適應氣候變遷的影響。
他們持續研究該地區的生物多樣性,並恢復當地在殖民前,以及隨後於 1900 年代初期英國石油區建立前,曾在這片土地上的居住傳統。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熱帶居所」構想於未來後城市的居住環境。整體結構採用可拆卸的螺絲,由較輕的竹子所製成,以便在如海平面上升等緊急環境變故時,輕鬆拆卸和遷移。
在海洋和氣候觀測站的住宅原型中度過近四年的不同時期後,兩人創作了一個基於共生概念所造的裝置作品「熱帶居所:共棲地」,一個將能與當地動植物和社區分享的空間。
「熱帶居所:共棲地」如實再現當時實驗性住宅原型的結構,如竹製樑柱及由泥土、沙、稻殼和棕櫚葉建構的牆片。巴博札和拉斐爾也利用數位媒體,向觀者傳遞秘魯北海岸地區的傳統和其生物多樣性的知識。此外,其餘作品則展示秘魯古文明的傳統活動,如釣魚、貝殼採集、用當地棉花織布、用安第斯山脈的黏土製作陶器,以及用來自亞馬遜雨林的植物纖維編織籃子。該地瀕臨絕種的動植物,如奇拉羅鳥和角豆樹,更化作媒材被彰顯。
因「熱帶居所」計畫啟發,巴博札進一步深探該地氣候振盪的影響,指出秘魯北海岸地區的所有生命都依賴在漫長乾季中短暫的週期性雨季。她提及皮烏拉植物生命的韌性,稱它們「能夠在惡劣的條件下生存,總是等待著有利的條件,才從土地中冒出來」。
然而一切更源於 20 年前,巴博札在整理已故母親房間時,意外發現一個裝滿自然染紗線的小盒,當她小心翼翼地解開這些線時,情感瞬間湧現。這個小盒,一個通往過去的門,成為藝術家的靈感來源。 這些紗線成為連接世界的橋樑,是秘魯根源與自然力量的聯繫,亦是對母親不懈的愛。她表示「紗線的自然染料開啟了當地資訊的交流,並連繫我們與這片土地」。
而後巴博札更與當地工匠合作,藉採集林中材料體現皮烏拉干旱生闊葉林的精髓、沙漠環境轉變為蒼翠森林的過程,揭示該地區變動的環境力量如何影響當地生活。巴博札複雜的織物構圖反映其畫家背景,她也將自己的攝影融入織物以打破傳統的創作方式。巴博札結合創新的紡織實踐與對生態文化的反思,將織品帶往全新層次。
巴博札和拉斐爾的作品廣泛在秘魯與國際間展出。 2022 年,兩位藝術家於第 23 屆澳洲雪梨雙年展展出裝置藝術作品「水生態系統」。同年,巴博札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拉丁美洲藝術博物館舉辦個展。2021 年,巴博札的作品於瓜地馬拉安地瓜第 22 屆帕伊茲藝術雙年展展出。路由藝術也在亞洲策劃巴博札的首次個展,亦舉辦過其兩次聯展;並於 2023 年11 月於紐約舉辦個展「潛伏之境」,展出織物和陶瓷等作品。
資料.圖片提供|路由藝術
編輯|Melody TU
展期|2024/03/02-四月
時間|週三到週日 13:00-18:00
地點|路由藝術(台北市金山南路一段 67 巷 5 號)
開幕講座|2024 年 3 月 2 日(六)3-5pm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 熱帶居所 | 氣候變遷時代 連結秘魯根源與自然力量的藝術裝置之作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