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美學新態度
文化部第九屆公共藝術獎頒獎典禮於12月4日圓滿落幕。本篇報導將深入介紹本屆「民眾參與獎」、「教育推廣獎」、「管理維護獎」、「環境融合獎」及「興辦機關優良承辦獎」等獎項之得獎原因,並探討各獲獎者在推動公共藝術過程中的熱情與初衷。
延伸閱讀
聚焦2024第九屆文化部公共藝術獎頒獎典禮現場,共計11個獎項、32件作品獲獎!鼓勵創新與多元發展,突顯公共藝術社會價值
圖說|第九屆公共藝術獎頒獎典禮於12月4日圓滿落幕。
圖說|文化部藝術發展司司長周雅菁、評審委員林崇傑、李玉玲、林平、文化部長李遠、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交通部政務次長陳彥伯、臺灣設計研究院長張基義、評審委員黃健敏(由左至右)。
突破形式與距離,展現疫情下的藝術創新
「民眾參與獎」鼓勵在藝術創作過程中,特別強化民眾參與之公共性、社會性,並具特色的計畫,本次獲獎計畫計有3案。
圖說|頒獎人黃健敏委員及民眾參與獎獲獎團隊。
「臺北市公共藝術實驗計畫 #限時動態:疫情時代下的公共藝術設置計畫」突破過往藝術創作形式,作品《自由呼吸》以AR科技打造虛擬互動的公共藝術,並且在社交距離下,強化人與人的交流,反映大眾對自由的渴望。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專門委員蔡依婷表示「《自由呼吸》這樣的實驗計畫,展現了在社交距離的限制下,突破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促進更深層的情感交流與互動。」李明道也分享了他的心得:「我從民眾參與的回饋中獲得了極大的快樂,並且累積了許多寶貴的意見。」
圖說|頒獎人黃健敏委員、藝術創作者李明道及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專門委員蔡依婷(由左至右)。
「109年度臺北市國語實驗國民小學捷運共構大樓公共藝術設置計畫」《穿越校園與大社區的多重生態劇場-化羽臺・南門口共學行動》不僅創造新的空間感知,團隊更策劃各項藝術活動,在軟硬體結合下探討師生與公共環境的互動關係,展開更多層次的公共參與。南海藝工作室負責人陳姵潔在致詞中提到:「20年來讓藝術進入社區的累積與延續,是計畫得以順利推行的重要民眾參與基礎。」他們特別感謝文化部多年來對牯嶺街書香市集的輔導,讓藝術與文化更深入地融入地方生活。他們進一步表示:「正因如此,臺北市國語實驗國民小學得以走出校園,與我們攜手共創這項美好的成果。
圖說|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副教授何震寰(右)、南海藝工作室負責人陳姵潔(左)。
全臺社會住宅首例以「計畫型公共藝術」方式推動的「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豐原安康段、大里光正段及太平育賢段社會住宅新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計畫《家常對話》」計畫,透過居民與藝術家共創藝術作品,讓藝術就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好伴社計周家緯表示,「社會住宅是非常重要的居住政策,它的公共藝術是在介於公共性跟居住的私密性之間,在生活上發生。這個橫跨3年的計畫,伴隨著好伴成長,希望未來有更多機會,可以讓像好伴這樣的團隊,也有機會在這樣的公共藝術中發揮。」
圖說|好伴社計周家緯代表致詞。
讓藝術成為學習與反思的橋樑
「教育推廣獎」獎勵積極實踐公共藝術紮根、推廣,並具創意特色的計畫,本屆由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及國立臺灣大學等機關辦理之計畫案獲獎。
圖說|頒獎人內政部主任秘書黃駿逸及教育推廣獎獲獎團隊。
「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豐原安康段、大里光正段及太平育賢段社會住宅新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計畫」透過居家整聊、座談會、家訪、工作坊等延伸的美感經驗,讓公共藝術超越實體與常設需求。臺中市政府住宅發展工程處副處長陳靖怡說「很高興第一次做公共藝術就得到獎項的肯定,公共藝術對於居民的生活與社區營造,是非常重要的關鍵,這筆經費與計畫對社會住宅營運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資源,希望未來臺灣對社會住宅有更多支持與鼓勵。」
圖說|臺中市政府住宅發展工程處副處長陳靖怡代表致詞。
「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 C案藝術參與計畫」從高雄市區到深山,從楠梓仙溪源頭到大海,橫跨高雄38個行政區,超過30位藝術家與高雄市民的參與,以工作坊、文化講座等活動推廣公民美學。杜象藝術有限公司總監鄭剛在頒獎典禮中提到,他們始終相信「公共藝術是落實文化平權最好的方式之一,能將當代藝術的能量擴散到專業場域之外,並且將美感與反思的種子,播撒到人民可以接觸的環境中,也期待更周延的文化政策,能創造更多交流與價值。」
圖說|杜象藝術有限公司總監鄭剛代表致詞。
「國立臺灣大學卓越聯合中心公共藝術設置案」藉由公開徵選出三件組作品《聽見鹿鳴》,採用大量鹿鳴堂材料作為元素,為新建築建立傳承關係。作品包含紀念個人記憶的〈鹿鳴紀念堂〉、將群眾記憶化為座椅的〈鹿鳴椅〉,以及採集相關口述歷史的〈鹿鳴電台〉,由多位藝術家共同合作,以及臺大校友參與協助完成。計畫不但具有模型、動畫、聲音、文字等元素,更採取講座、工作坊等形式,鼓勵民眾參與,書寫教育歷史與記憶。
圖說|頒獎人內政部主任秘書黃駿逸(左)、國立臺灣大學藝文中心執行長紀慧玲(右)。
延伸閱讀
第九屆公共藝術獎:教育推廣、民眾參與、機關承辦及管理維護|社會影響力的延續
延續作品和諧美感 讓公共藝術持續閃耀光芒
本屆新增行政類獎項,其中「管理維護獎」獎勵積極維護作品,且表現優異的單位。本屆由國立臺灣美術館及國立中央大學獲獎。
圖說|頒獎人臺灣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基義及管理維護獎獲獎團隊。
《綠晶典》設於國立臺灣美術館戶外綠地,為藝術家賴純純於2014年的創作,曾獲第5屆公共藝術獎的藝術創作獎。作品採用定時自動澆灌系統,並輔以專業園藝人員定期修枝施肥、噴藥防蟲,依季節、植物現況機動調整養護作業並定期檢視金屬結構,更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合作,透過多方專業指導與合作交流,給予作品最用心的照護。國立臺灣美術館秘書室主任駱正偉表示,他們「花費許多心力維護作品,未來將更加努力,讓作品維持在更好的狀態。」
圖說|國立臺灣美術館秘書室主任駱正偉代表致詞。
國立中央大學校園內的公共藝術作品,散佈校園各個角落。從公共藝術計畫初期,到設置完成後的導覽及清潔,都有學生團隊的積極參與。除設立小組定期檢查維護,確保作品與環境的整潔,承辦人也會巡視並拍攝記錄。此外校方每年聘請專業清潔公司進行清潔,有需要時安排作品修復,不僅延長作品完整性,也加深學校與社區的文化連結。人文藝術中心主任李瑞騰表示「公共藝術是校園景觀中相當重要的一環。作品歸人文藝術中心管轄,然而其中包含的操作需多方配合,協調在當中扮演重要角色。」
圖說|國立中央大學人文藝術中心主任李瑞騰代表致詞。
藝術融入環境,打造自然與文化的共鳴場域
「環境融合獎」授予藝術與自然或人文環境相互對話、相得益彰的作品,獲獎計畫為「臺南市立圖書館總館新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新竹縣竹北市東興國小校舍興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案」與「國道5號宜蘭段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圖說|頒獎人交通部政務次長陳彥伯及環境融合獎獲獎團隊。
「臺南市立圖書館總館新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計畫」以「知識之城」為題,讓關於知識的三件作品介入空間,體現公共藝術就在生活中。臺南市立圖書館總館館長楊馥菱表示「三件作品設置位置與讀者密切相關,包含徐瑞憲的《時間.存在》位於24小時借書區,使民眾無論何時借還書都有藝術的陪伴;蔡潔莘《讀書籍←→穿越時空》作品於親子最喜愛的漫讀廣場,孩子能開心的與藝術品互動;Paul Cocksedge的作品《陣風》則在大廳,讓探訪賓客自內心發出讚嘆。」
圖說|胡氏藝術有限公司執行長胡朝聖(左)及臺南市立圖書館總館館長楊馥菱(右)代表致詞。
在「新竹縣竹北市東興國小校舍興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案」中,藝術創作者劉文禮在致詞中提到,該案是減法的公共藝術,用原生在地的土語環境來結合。東興國小總務主任林怡君表示「學校位處於新竹高鐵站旁,作品以高鐵蓄勢待發的車廂為造型,並運用新竹在地紅土夯實而成,藉由其溫暖、多孔隙特性,使作品在不同時間中展現不同面貌。該項目也讓學生於課堂中體驗土磚建構等活動,成為公共藝術創作的一環,並且也致力於維護,使校園物種更豐富。希望民眾經過新竹高鐵站時,能到東興國小來感受視覺與心靈的雙重美好。」
圖說|藝術創作者劉文禮及東興國小總務主任林怡君代表致詞。
「國道5號宜蘭段公共藝術設置計畫」由三組藝術團隊,透過藝術與周邊環境的結合,為地方文化注入生命力,展現國道五號的重要性。包含以隧道尺度呈現時光隧道般的魔幻力量;走讀宜蘭介紹歷史文化,並透過公共藝術創作使人更了解宜蘭;讓挖掘雪山隧道時使用的全斷面隧道鑽掘機轉化為藝術作品,藝術創作者羅萬照在致詞中,特別感謝工程人員打造一條平安回家的路,提醒人們身邊理所當然的便捷,有很多人的辛苦及努力。
圖說|藝術創作者羅萬照代表致詞。
「興辦機關優良承辦獎」表揚在公共藝術推動中積極協調、溝通的人員。本屆得獎者包括臺中市西屯區東海國民小學教務主任張凱棠、臺中市動物保護防疫處副處長姜淑芳、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副工程司尹倩妮、台電公共藝術課長侯力瑋。
圖說|頒獎人行政院人事行政總務人事長蘇俊榮及興辦機關優良承辦獎獲獎人員。
在「臺中市西屯區東海國民小學二期校舍新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案」,東海國小教務主任張凱棠是藝術家、校方與執行小組的溝通橋樑,對於公共藝術作品如何與學童互動,進而成為學校的公共藝術推廣課程,也不遺餘力的規劃與推動。張凱棠表示,「從計畫書撰寫、執行到採購,以及文化藝術課程的結合,都非常有趣。由於藝術家的創作,並且獲得校長的支持,以及學校教學、總務等各團隊願意將課程規劃中導入公共藝術推廣,方能使公共藝術成為東海小學美學的一部分。」
圖說|頒獎人行政院人事行政總務人事長蘇俊榮 (左)、臺中市西屯區東海國民小學教務主任張凱棠(右)。
在「臺中市動物保護防疫處臺中動物之家后里園區改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計畫」,臺中市動物保護防疫處副處長姜淑芳感性分享,「在后里收容所中,動物是最美好的陪伴,每個藝術家心理或身邊,都有動物作為陪伴。藝術家告訴他們不要小看自己,收容所這件事對人的影響巨大,對創作者尤是如此。於是,動物保護防疫處的承辦同仁,在不到150萬的有限經費下一步一腳印走到現在。」她強調「動物收容在社會屬於末端管理,感謝能藉由獎項讓大眾注意到流浪動物議題。」
圖說|頒獎人行政院人事行政總務人事長蘇俊榮 (左)、臺中市動物保護防疫處副處長姜淑芳(右)。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副工程司尹倩妮期致力於捷運公共藝術的推動,也是少數政府工程部門成立專責團隊投注於公共藝術設置的先行工作者之一。在「臺北捷運環狀線第一階段公共藝術」一案,尹倩妮為所有的工程部門公共藝術承辦者,提示了一個公共工程更為早期的介入,以及改變既有規範與設計限制的方向示範。尹倩妮感謝30年來歷任局長與各處同仁的支持,以及工程師、藝術家等參與本案的夥伴,她開心的表示「這個獎是屬於大家的」。
圖說|頒獎人行政院人事行政總務人事長蘇俊榮 (左)、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副工程司尹倩妮(右)。
台電高雄第二期公共藝術設置計畫-子計畫E《寶物卡大進擊》,由台電公共藝術課長侯力瑋發想、策劃、指導、監製,將台電過去20年的全台公共藝術作品,轉化為可以收藏、對戰的卡牌,結合遊戲、行銷、教育、導覽的功能,讓年輕人與親子在寓教於樂的情境中,自然的貼近公共藝術,也為台電的品牌與形象做了有效的加乘。侯力瑋希望民眾能「透過光看見藝術,期待公共藝術能讓人看見電,並讓藝術的電,流到更多地方,也期待公共藝術可以讓臺灣藝術家在世界發光。」
圖說|頒獎人行政院人事行政總務人事長蘇俊榮 (左)、台電公共藝術課長侯力瑋(右)。
文化部第9屆公共藝術獎圓滿落幕,本屆新增管理維護獎與優良承辦獎等多項獎項,表彰從創作到推動的全方位努力,展現公共藝術融入生活的可能性。這些榮耀不僅肯定參與者的貢獻,更彰顯藝術在日常中的陪伴與啟發,期待未來公共藝術持續為社會增添溫度與價值。
文字整理|編輯部
資料.圖片提供|文化部
第九屆公共藝術獎系列報導
第九屆公共藝術獎「卓越獎」與「評審特別獎」|展現藝術與空間深度結合
第九屆公共藝術獎揭曉:四大獎項展現環境融合、藝術創作、策劃的空間美學新視野
臺灣公共藝術榮耀!第九屆公共藝術獎頒獎典禮 11大獎項見證創意與熱忱
這篇文章 第九屆公共藝術獎圓滿落幕 精彩作品共譜城市故事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