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美學新態度
第六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ngdai Art & Ideas),5/8(四)於台北南港展覽館正式揭幕。今年,台北當代不僅匯聚來自臺灣至全球的53家頂尖畫廊,更獲得多方單位支持,包括文化部、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等夥伴,並首度設立新生維度藝術家獎(Edge Artist Award),以嶄新多元的合作與活動,構築出能激發靈感創意,並促進台灣當代藝術發展的最佳平台。
當代網域:2大歐洲重點畫廊加入
第六屆展會涵蓋當代網域、藝韻匠心與新生緯度三大主要展區。當代網域展區網羅國際、亞洲與台灣的重要畫廊,其中Karsten Greve與阿爾敏·萊希(Almine Rech)是首度來台的重要國際畫廊。
創立於德國科隆的Karsten Greve ,以前衛藝術為特色,帶來路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人物」系列雕塑等多位現當代藝術家的跨媒材創作;創立於巴黎的阿爾敏·萊希,則帶來美國紐約傳奇普普藝術家維塞爾曼(Tom Wesselmann)、觀念藝術先驅約瑟夫.科蘇斯(Joseph Kosuth)等藝術大家,以及多位新銳藝術家作品,都值得前往一看!
藝韻匠心:高端工藝打磨出現代雕塑
今年的全新策劃藝韻匠心,聚焦於當代工藝的獨特展現,參展畫廊包括 ARTCOURT Gallery與 Soluna Fine Art。其中,ARTCOURT Gallery展出日本雕塑家石塚源太(Genta Ishizuka)的代表作〈Surface Tactility〉。這位曾獲LOEWE工藝大賞的漆藝藝術家,以製作傳統佛像材料與乾漆技法(Kanshitsu),展現出兼具古典工藝精神的琥珀光澤與現代有機形態的當代雕塑創作。
新生維度:首設新獎表揚新銳創作者
新生維度展區專為新興藝術家打造,今年也首度設立新生維度藝術家獎(Edge Artist Award),表揚具創新思維與潛力的新銳創作者。評審團由新北市美術館館長賴香伶、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李玉玲、ArtReview & ArtReview Asia 總編輯Mark Rappolt及多位國際知名策展人及藝評家組成,獲獎藝術家能獲得獎金10,000美元。
計畫單元《協:王攀元特展》由老協珍攜手耿畫廊、青雨山房共同策劃,公開展出了台灣前輩藝術家王攀元的典藏創作。從畫家早期風景到晚期的精神性作品,讓人感受到藝術家的強烈的藝術風格與時代溫度。
2大特展:大尺寸展現台灣數位藝術能量
台北當代與文化部二度攜手合作,推出特展「斷電」,聚焦於科技與當代文化交匯下的藝術實踐。本展呈現三件大型數位裝置作品,邀請鄭淑麗、蘇匯宇與張徐展等三位深具國際影響力的台灣藝術家共同展出。
此外,還有全新推出的特展系列「節點台北」,是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贊助、台北當代與洪建全基金會共同合作策劃。首屆展出計畫「Making of…Li Yi-Fan 李亦凡」為迷你回顧展,現場能透過新媒體藝術家李亦凡的3件作品,了解這位2026將代表台灣參展威尼斯美術雙年展藝術家的創作過程,以及其運用當代科技談論倫理議題的獨特影像語言。
2025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地點: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四樓(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號)
公眾日:
2025年5月9日(五) 11AM-6PM
2025年5月10日(六)11AM-6PM
2025年5月11日(日) 11AM-5:30PM
圖片來源/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這篇文章 2025台北當代亮點展位作品、新增展區特色一次看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