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场外的配资到场内的两融,这轮暴跌行情中“去杠杆”成为新常态,同样带有杠杆性质的分级基金成为重灾区之一。加之日前转债进取(150189)下折创下亏损84%的历史惨案,分级B一度成为投资者不敢逾越的禁区,甚至达到“谈下折色变”的地步。
“我正想说这个问题。”华西证券金融产品研究评价中心负责人刘明军称,下折的问题很有必要及时说清,否则投资者的误解会越来越大。
近期分级基金大面积下折,出于保护A份额而制定的下折机制却在暴跌行情中导致部分投资者巨亏,抛开目前下折尚待改进的机制不谈,投资者教育在分级基金的缺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15日、16日,基金业协会官方微信连续两日推送了分级基金讲堂,讲解分级知识。一位基金业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现在很多分级基金面临下折,十分有必要进行投资者教育。
下折逻辑
分级基金的实质是B份额通过向A份额“借钱”投资于母基金,从而获得杠杆效应。A份额的约定收益就是B份额需要支付的利息。
通常来说,当分级B的净值跌到0.25元(可转债是0.45元)及以下时,就会触发向下折算,A、B份额的净值都会变为1。这个过程是,B的净值从0.25元折算成1元,保持净资产不变,份额对应缩小到1/4。而分级A与分级B份额要维持1:1,所以1元净值的分级A也要跟着将份额缩成1/4。分级A剩下的3/4以母基金形式返还给投资者。
实际上,下折是分级基金合同规定的一项保护A份额持有人利益的条款。
“下折条款首先保护了A份额持有人的利益。随着B份额的净值不断下降且杠杆越来越大,如不下折,B的净值可能跌至0甚至跌穿,无法保障A份额的本金和利息安全。”刘明军告诉记者,其次是下折后,B份额的杠杆也得以减小,这将降低若后市进一步下跌给B份额持有人带来的净值加速下跌的风险。
这就意味着,分级基金下跌太多而不采取下折措施,杠杆越来越高,大盘若继续下跌,将导致A的约定收益无法获取。
很多案例中,分级B持有者会出现较大损失的主要原因则是因为跌停板制度制约了分级B的价格随母基金下跌,造成很高的扭曲溢价,导致被动溢价越来越高甚至超过100%——而这个时候,就非常危险了。
“本来价格跟着净值走,合理情况下应该保持稳定的折价或溢价,而接近下折时溢价越来越高。大跌时净值跌得很快可能导致价格跟不上净值下跌的速度,接近下跌时杠杆约有5倍,意味着标的指数跌2%以上它就跌10%以上。但是由于有跌停板限制跌不了10%以上,导致被动溢价越来越高,最终导致溢价超过100%。”刘明军解释道。
进一步举例假设,某一分级B的净值是10万,溢价100%后市价变为20万,当下折后净值变为1,但资产还是10万,而这个时候由于失去了5倍的杠杆,最多只有20%的溢价,即市价变成了12万。所以下折后,投资者的亏损将达到40%。
问题不在“折”而在溢价
“其实问题的核心不在于是否下折,而是是否有高溢价。”深圳一位公募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这也得到了刘明军的认同。“如果下折前溢价没那么高,下折条款触发后,并不会产生市值的缩水,下折前后并不会有大幅的亏损。”他说。
所以在刘明军看来,如果不是市场连续暴跌,B份额是不可能产生超过100%的溢价,也就不可能造成巨额的亏损。
在转债进取下折的案例中,截至2015年7月7日,转债进取份额收盘价为0.638元,溢价率高达101.26%,这也就最后导致了超过80%的亏损。同样,在不定期份额折算后其杠杆倍数将大幅降低,恢复到初始杠杆水平,其溢价率便大幅降低。
“下折或者不下折,一定要关心的指标是整体溢价包括B的溢价。整体溢价是最核心的,高了就小心,B的溢价高了也会产生问题。”上述深圳公募基金公司人士说。
“之所以这次下折造成B类持有人巨亏,关键是因为这次股市连续暴跌造成流动性问题,基金净值损失过快,跌停板制度,两者结合起来造成基金的大幅溢价,折算后由于杠杆的大幅降低,溢价也大幅降低,从而造成折算前后B类投资者市值大幅缩水。”刘明军表示。
简单来说,在下折附近投资分级B要“三规避”:一是规避整体溢价率过高的分级B;二是规避分级A折价率高、分级B溢价率过高的分级B;第三个则是规避母基金短期存在下行风险的分级B。
最新数据提示,现在需要注意下折风险的分级B有六只,分别是一带B、同瑞B、转债B级、工业4B、电子B和国企改B,溢价率依次是4.31%、22.75%、40.13%、44.38%、13.31%和45.62%。
母基金整体溢价率最高的则是工业4和国企改革,母基金溢价率达到了4.49%和4.32%。
另外,对于高溢价的转债B级、工业4B和国企改B,触发下折需要母基金跌幅分别是6.76%、7.46%和9.19%。
“分级基金只是工具,本身没有好坏,关键是要搞懂,不懂不要乱买,已经下折还去买就太不划算了。客观地说,如果行情不好,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做B,这不是下折不下折的问题。”深圳一位公募基金公司人士直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