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例如你在公司上班,向领导汇报工作,而领导刚挨了上级的批评,于是就转而向你发泄不满,处处挑刺儿,你积了一肚子怨气无处可发。下班回家看到孩子吃饭的时候撒得到处都是,还不乖乖坐好吃,于是你不自觉就愤怒起来,狠狠教训了孩子一顿。孩子委屈的哭了,恰好这时你家的猫路过,于是孩子忿忿地踢了猫一脚跑回了自己房间。
这是一种情绪的传染效应,并且由于存在力量、社会地位、等级的区别,居于弱势的总是只能向比他更弱势的群体发泄怒火。而孩子总是家里的弱势群体,往往就成为了这种坏情绪的“牺牲品”。
不管是谁,在情绪烦躁的时候很难再去处理另外一些让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在心情不好又面对孩子“不乖”时,父母难免会简单、粗暴的处理问题。但父母应该意识到,在工作与生活中难免遇到不愉快,需要给这种不愉快找到合适的出口,不要让无辜的孩子承担你的负面情绪。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每天回家之前先将自己的负面情绪说出来,能意识到这些负面情绪是控制脾气的第一步。
如果遇到孩子做错事,要将自己的心理活动呈现出来。例如:“宝宝,你故意打碎了杯子,爸爸/妈妈现在挺生气的。因为之后还要再花钱去买杯子,你的行为造成了家里额外的开销,所以爸爸/妈妈认为你这样做是不对的……”等等,既能在叙述过程中平静下来,也是和孩子交流的一种方式。
试着为这些负面情绪找到出口及解决方法。成人通常在发泄情绪以后会感觉好受一些。因此,当我们认识到自己有负面情绪时,可以用跑步、做家务等健康的方式发泄出来,等理智回来了,再考虑应该如何应对。
另一些技巧包括:当自己非常愤怒的时候,在心里默数30秒再开始讲话;如果自己的情绪尚未处理好就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可以坦诚但尽量温和地告诉孩子“我现在心情不好,可能会骂你而让你很难过,我不想让这件事发生,所以我们一起安静10分钟。”
冥想。有新闻报道说,让囚犯冥想能减轻其暴力倾向。以我和萌爸每天冥想5-10分钟的切身体会来说,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