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泛滥的时代,我们无需再继续争论。数据的时代,一切以数据结果为准。历史数据的统计或许对我们有很多启发,为此合晶睿智订阅,开始一个新的文章系列DataSay,欢迎大家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的热度,Aris会择机用数据统计的方式展示给大家。
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想换点美元真不容易,每人只能换5万元。如果换成美元现金干嘛,放家里或者买美元理财产品? 有人会说,还不如买点QDII基金(美元的)。为此,Aris专门把QDII基金进行了历史业绩统计一下。第一个QDII产品是南方基金的,成了日为2007年9月19日。那我们就统计一下2007年9月19日到现在2016年1月31日的收益率吧。
从2007.9-2016.1全球主要指数的收益表现看出来,期间美国指数标普500与纳斯达克指数都是正收益,标普500收益20%左右,纳斯达克指数为70%左右。日经225、富时100基本微小亏损,另外一个亏损比较大的是恒生指数,亏最多的则是我的A股跌幅-50%
我们在看看2007.9-2016.1发行的QDII产品的收益
2007年发行的QDII产品基本是巨亏,如果他们主要投资美国市场还会亏这么多吗? 另外一个发行是负收益的基本上为主动股票型QDII产品,正收益的基本上为指数股票型QDII或者固定收益类或者固定资产类……
主动股票型QDII产品不好吗? 看看美国人自己的选择
07年1月到13年12月,美国人自己都减少主动基金投资,增加指数基金投资。如果我们再去美国市场主动投资,岂不是班门弄斧? 而且鲁班都快被机器(指数投资)代替了。
如果07年的基金投资港股市场,香港市场指数跌幅也没有那么大?为啥基金跌如此之多? 估计原因不少,其中或许有一个明显的原因就是管理费1.85%+托管费0.35%=2.2% 还忽略不计各种外资银行的服务费,2.2%*9年也=20%吧…… 持有时间长费用的问题就出来……
结论:投资QDII产品还是多选择指数型吧(老外都是指数,你还主动干嘛?),还要选择管理费低的产品,一旦被套管理费可是一把杀猪刀,一年干你个2.5%…… 10年多少,自己算吧。从资产配置角度而言,QDII产品是必须的,认准指数产品,尤其是低费率的指数产品。 题外话? 证监会为投资者着想,为啥不把Vanguard引入国内来呢? 搞个基金互认都是些海外不认识的基金公司呢?
DataSay历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