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真是爱MKT的问题,hin hin~
首先要明确下代言人和LOOK/活动合作还是两个概念。代言人在签约时间内,除了签约品牌以外,是不能有任何和其签约品牌有着竞争关系的LOGO出现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的(出席活动,SNS照片,拍摄电影等所有工作,哪怕自己出去运动被狗仔队拍到),LOOK/活动着装拍摄合作就轻松多了,可能仅仅是这几张照片而已,也许某个明星今天给这个杂志拍了套NIKE的LOOK, 然后下给月就去给ADIDAS出席一场音乐PARTY并且大肆宣扬。
由于代言人有合同在身,全年需参与品牌方进行的活动,并且要扛起Campaign和大部分核心商品的着装搭配拍摄,所以代言人的选择就灰常灰常重要了(万一签到像上文说的柯震东就很杯具)。
任何品牌选代言人的策略和逻辑是雷打不动的,品牌在考虑代言人的时候都考虑下面这几个简单的问题:
任何代言人的选择都要服从于商品-代言人-目标客户的一致性。如果出现偏差,很可能结果就是品牌目标客户和实际购买顾客不符,或者广告压根就没有对销售起到促进作用。
当然,想转型的代言人也有可能通过一些广告机会转变自己的风格,但是这种情况极少。
所以就不难解释,为什么ADIDIAS用了辣么多演艺界的明星(甚至是郑凯),而NIKE到2016年为止用的都是专业运动员。Adidas采用专业运动+多休闲运动品牌(Y-3, NEO, Original)等,甚至近年来保持高位数增长,尤其是亚洲市场的增长,休闲运动品牌的驱动力可以说是鞠躬尽瘁,再加上吻合热点的各种潮牌联名,从2015年~2017年, Adidas在潮流方面的作为可以说为自己的品牌带来不少活力。所以ADIDAS作为一个运动品牌,打上时尚、多元化、个性的标签也不觉得奇怪。
而NIKE的历史还是有点小不同,NIKE在80年代之前还是跟在ADIDAS和PUMA后面的小弟,后来通过主抓跑步和综合训练鞋这一有巨大潜力的市场迅速发展,所以至今你会发现NIKE赞助了全球很多我们看起来不是很熟悉的田径选手。然后用乔丹在篮球鞋服上打了一个翻身仗,随即通过投入研发,攻克了足球这一大市场。NIKE一直通过新材料的研发为运动甚至是整个服装行业带来巨大的变革(这也是他总是被估值世界第一品牌的原因吧),其专业的运动鞋服一直是主力商品,公司的广告形式也一直是以弘扬运动精神为主,对对对,就是那种即便没有代言人出现,你看了也想JUST DO 一下这个运动的那些鸡血广告。
PUMA其实更接触文艺圈更早,甚至在1984年就推出的主打街头和舞蹈的freestyle产品,2004年甚至发布了Sound and Rhythm G-UNIT系列,开始和音乐人合作,所以蕾姐的fenty系列其实也算是有点历史基础。
[50美分和PUMA G-UNIT 系列 | from:百度]
那么问题来了,为毛2016以后Adidas的运动系列也找张钧甯和彭老公,NIKE居然挖了Bella Hadid?
[Bella 在INS上的照片 | from: INS]
原因如下:
[来自咨询公司BOMODA的微博影响力调查 | from : 网络公开资料]
至于国内的品牌,虽然最近有所好转,但是,感觉BRANDING的的能力还是差一些。像ANTA李宁,每年都会在年报中报告自己的运动选手资源,算是给股东和 投资者一个筹码,但是这些筹码并没有用好。
其实作为代言人的运动员,可以借助品牌的活动和拍摄,更好的把自己的形象和名字普及到大众的生活当中,像AIR JORDAN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这是一个互惠互利双赢的过程,运动员努力训练出成绩帮品牌证明其专业性,品牌创造机会用产品和活动让运动员接触消费者,可是国内品牌似乎只停留在前者。
打个最简单的例子,虽然我不知道安踏和邹市明的合约是多少钱,但是真的我觉得ANTA对于邹市明的帮助还没有一些综艺节目对他的帮助多。比如说看看下面的广告照:
[ANTA, BEATS与邹市明 | from : 百度]
就不说合同给多少钱,单从照片来看, 如果你是个运动员要拍广告片片 你是选上面的还是选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