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曾经说过,作品要像冰山一样,呈现给读者的只是冰山一角,海面下面还有巨大的冰山。我觉得,这是经典作品的特征,而《高堡奇人》就有这样的气质。
宏大
经典的科幻作品,尤其是长篇科幻,一般都有一个宏大的背景设定。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海伯利安系列,弗洛文奇的天渊系列,都是在银河系尺度上展开的故事,《三体》第三部已经在探讨整个宇宙的命运。《高堡奇人》没有那么宏大,但是构造出另一个平行宇宙中的地球——这个地球中,德国和日本赢了二战,苏联、美国、英国失败了。以此为背景,展开故事,这样的背景设定,就是隐藏在水面下的巨大冰山。单单看这样一个“标新立异”的设定,就会触发读者种种想象。即使作者不做任何描述,读者也可以靠自己的想象去探索这个世界的种种可能性。
塑造人物,而非仅仅创造剧情
类型小说和纯文学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类型小说大多都是情节驱动,侦探类、科幻类,这些类型小说的主角一出场性格就已经固定,到了结尾,没有任何改变和成长。读者关注的是情节,作者也是在情节构思、故事叙述技巧上下功夫。有些优秀的类型小说甚至会在写作风格,文字上有所突破,比如《三体》。很明显,看到大刘在写“君士坦丁堡战役”时浓浓的一千零一夜风格,在写“歌者”时语言的诗话。但是,人物没有变化,无论主角、配角,性格一成不变。类型小说的人物是为了完成情节,这也是类型小说很难成为经典的原因。卡尔维诺说,“经典就是我们在重读的东西,而不是我们在读的东西”。类型小说,一旦看过一遍,知道情节了,读者的情节驱动力消失,所以很难重读。
但是,《高堡奇人》在这方面做的很不错,或者说,作为类型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做的很好。看看美国商人齐尔丹第一次去日本客户家里做客,使田芥先生射杀两名闯入者,第二天无目的的漫游,朱莉安娜知道男朋友特务身份后的那些描写。人物视角和上帝视角的流畅转换,人物视角时心理描述的细腻、慌乱、甚至混乱感,都给人强烈的带入感。尤其是朱莉安娜女性心理的描写,我没有看过任何一个男性科幻作家能写的这么逼真、细腻。
这种对人物塑造的重视,对人的描写,而非情节驱动的方式,使得《高堡奇人》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科幻小说。也超越了时间,这部63年的作品,今天看来没有一丝隔阂,部分是因为作者超前的写作技巧,部分就是因为作者重在描述人在“荒诞”世界中的行为、心理、痛苦和喜悦。
克制
好的作品都是克制的。为什么我们看很多三部曲的电影,觉得第三部很烂?因为没有克制。
话说尽了,就没意思了;故事都结束了,就没有念想了。不说,意味着很多种可能性,读者可以自己去想象;说了,就只有一种可能性了。就好比量子理论里面的不确定性原理,对于一个微观系统,不观察的时候,有无限的可能性,一旦观察了,系统就坍塌了,只有一种确定的结果被你看到。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说的也是克制。我有很多故事,我还可以继续写很多故事,但是我不会这样做,我只会展现一个开始,剩下的,靠你自己去探索了。
《高堡奇人》当然是克制的,如果以一般类型小说的结构来看,如此宏大的世界设定,这个作品结束的时候,故事才刚刚开始。“这不是结束,也不是结束的开始,而是开始的结束”,这简直就是一个经典系列的第一部,如果让阿西莫夫来写的话。
小说快结束时,纳粹政府刚刚完成政权更迭,“高堡奇人”才出现,日本将军带着密约回国。这些伏笔、线索,刚刚开启,故事就结束了。很多人也应此诟病小说虎头蛇尾。对一般的类型小说,这样的诟病是合理的,因为评判标准是情节,但是对于《高堡奇人》, 菲利普·迪克追求的不是说一个故事,而是告诉你一些故事中的人。故事结束了,生活还在继续。对于读者,是这样,对于书中的人物,也是这样。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
modest yang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3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日本的科幻文学水平为什么强于中国?
凡尔纳的小说过时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