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大栅栏附近的八大胡同,有景,有趣,有故事,有代表性,仅这几点特征,就值得被一逛再逛。
记得有朋友总问起我去阿姆斯特丹时是否去过那里最有名的红灯区,我也曾津津乐道的告知他们自己在那里转悠了一整天,就连犄角旮旯的小巷子也没放过。并且,在心里对那些橱窗女郎们一遍又一遍的评头论足着。
然而,无论这个世界上有多少被合法化了此类区域,都依旧蕴含着被时间与空间隔开了的文化差异,即使看过多少攻略,阅读多少资料,也无法为内心带来某种近在咫尺的触碰感与对不同时代下历史文化的解读性。
直到有一天,我慢慢悠悠的闲逛在宽宽窄窄北京胡同里,走在距今六百多年前就已是莺歌一片、艳色无边的小巷里,指尖触碰着灰墙,脚底与石路摩擦,尽管眼前是偏隅一角的市井生活,却偏偏要在脑海中浮现的那些个诸如《霸王别姬》《洗澡》《城南旧事》的镜头中去寻找熟悉的老北京元素时,才明白,那种游走于异国景致中却始终无法真正产生的“触碰感”并非因为某种好奇心才会如约而来,而是一种钻进历史的夹缝对时代与人性解读之后的结果。
说到这里,似乎有点远了,还是把话题拉回来吧,聊聊我认为值得沉下心来逛一逛的八大胡同。
“红楼碧户,舞扇歌衫”,这是《顺天时报纵谈》对于当时八大胡同的形容。从大栅栏西南到珠市口西大街为止,这个曾经只有具备了一定身份地位才能来此社交的烟花柳巷,已经不仅仅代表着单纯的情色领地,而是一种超越情色之上,泛娱乐化或泛情色化的社交圈层。
要知道,当年,军阀曹锟贿选,袁世凯宴请等带有政治风向标的事件都会选择八大胡同作为议事地点。就更别提前有赛金花韵事,后有小凤仙侠情的凄美传说了。
从四大徽班进京,三庆班落户韩家潭,四喜班住进陕西巷,和春班扎根李铁拐斜街,春台班入住百顺胡同,到以玉堂春为首的名妓拉动了早期的红灯事业,再到因清初条列而引发的“泣童割袖之风”,随后成为连帝王都喜欢暗访的名副其实的销金窟、风流地。可以说,八大胡同里上演的戏码比戏本里的戏有过之无不及。
今天,我们俗称的八大胡同所指的八条巷子在民间几经传改,约定俗成的版本为:陕西巷、百顺胡同、韩家胡同(原韩家潭)、石头胡同、小力胡同(原小李纱帽胡同)、棕树斜街(王广福斜街)、胭脂巷、皮条营。
除了以上通俗意义下的八条胡同之外,我个人还比较喜欢朱家胡同和朱茅胡同。实际上,如今的胡同景象并不怎么美观,路边停着的自行车、电动车、轿车,摆着杂物、绿植,抬头望去是交错的电线和长草的屋顶,时不时还能闻到从转角公厕里传出的味道....。但正是因为有这些东西的存在,才让我们走在胡同里慢慢品其味的人,感受到遗留在时间里与历史同行的文化痕迹。
从7号线虎坊桥地铁站出站向北走,没多远便能看到五道街,沿街向东拐就进入了韩家胡同,也就是原韩家潭。
韩家胡同在众多胡同中算是比较宽的胡同之一,最窄的地方也在4米左右,但是胡同全长不到400米,胡同中被改建的地方也比较多。徽班进京时,以程长庚、徐小香、杨月楼为代表的三庆班就在这条胡同中。
许多年前有部老电视剧“同光十三绝”,讲的是梨园行的事情,夏雨扮演十三绝中之一的丑角刘赶三,而这个刘赶三所居的“保身堂”就位于韩家胡同西。
韩家胡同还是韩家潭的时候,是个虎啸龙吟的地方,聚集着二十多家头等妓院,像什么金美楼、金凤楼、满春院、燕春楼、美仙院、庆元春等这样的上等妓院都在这里。
并且,韩家潭还是最早以“私寓”多而成名的地方。“私寓”是什么?通俗话来说就是“相公堂”。
这要从清世祖进京之后立下的规矩说起,清初禁止嫖妓,尤其是禁止官员嫖妓,为此,康熙立下大法,嫖妓的官员,为首者一律斩,从者也要发配到黑龙江服刑;到了嘉庆年间,嘉庆帝也立下法,嫖妓者杖打八十,房屋充公;直到光绪年间,条律依旧很严,嫖妓者会被判以十五日以下十日以上的拘留,或缴纳一定的罚金。
在如此严苛的禁令下,就产生了另一种业态,许多官员钻了禁嫖妓、未禁相公的空子,剑走偏锋的改嫖妓为玩相公。甚至开始竞相攀比,官府和私宅养戏班子成风,相公堂在韩家潭一带风靡一时。男妓成风的现象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记得民国时期秦瘦鸥的小说《秋海棠》讲的就是军阀霸占戏子的故事,之后还被拍成过电视剧。
更有许多文人认为“韩家潭一带没有妓院,都是私寓”,并且据说,韩家潭的相公堂大门里面都会挂着一盏角灯,这是此类风月场所的特殊标志。可以说,韩家潭延续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同性交游大型商圈。
胡同32号院的原身是当年日本人开的跑马场,来这里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并且,这里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妓院,女子卖艺不卖身,并且不能被随便带出院子。
与32号相对的21号院的原身是曾经名扬在外的一等妓院庆元春,也是整条胡同里唯一尚存名号的地方。从建筑风格上看,还依稀能看到一些当年的风貌。
靠东边的山墙上刻着“庆元春”三个大字,据说这三个字是当年的名人李钟豫题写的。而从左边临近的两块匾额来看,这里在闭馆之后,曾经被改建为饭馆,但是独特的砖雕风格却始终是它抹不去的历史烙印。
韩家胡同的36号曾被猜测为是一间大妓院,名为喜春堂,之后改为老北京梨园工会,如今,若是不特意说明,哪里还能看出这院子曾出入过怎样的红粉或达官贵人呢?
韩家胡同的东头连着陕西巷,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胡同,据说当年聚集了高达16家之多的头等妓院,往南分别会看到平行于韩家胡同的百顺胡同和万福巷、东壁营,北接铁树斜街。
这条胡同在当时更是一条分界线,胡同以西的韩家胡同及百顺胡同均为头等妓院聚集地,而以东的几条胡同则为二三等、甚至更低等的妓院。
陕西巷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赛金花和小凤仙这两位红粉佳人了。云吉班(52号)、陕西巷旅馆(22号)和樱桃斜街上的贵州会馆是小凤仙留给南城的重要足迹,也是她跌宕起伏的人生的命运轨迹。
陕西巷52号的门边上挂着云吉班的牌子,这是小凤仙初来乍到时的住所。在当时,云吉班是京城有名的南方班之一,一看到名号中有“云”字的便知这类班子多是清音小班,并且它们在八大胡同兴建初期很是流行过一阵子。
52号院是当时典型的建筑,青灰色砖墙面,楼顶有檐探出楼体,楼顶和中间各有一圈简单的雕饰,外墙无窗的风格非常符合当时的妓院规矩。现在看到的门左边的两扇小窗是后开的,因此,看上去显得有点不伦不类。
如果没有民国那段征伐乱战,没有蔡锷将军走入八大胡同的机遇,那么小凤仙也只能是一名与其他薄命红颜一样平平无奇的妓女,这一点与她的前辈赛金花像极了。没有瓦德西的扶托,赛金花会少了多少耀眼的光芒以及传奇的谈资。
22号建筑的外墙上挂着醒目的“小凤仙旧居”的大牌子,有关这里,曾经有两种说法:一是说,这里是当年赛金花听了某位风水先生的建议买下来的地方,其大概说法无非是跟风水宝地、发财之路有关吧;二是说,这里是当年小凤仙挂牌的地方。
22号院后来被改为陕西巷旅馆,并且里外都装修一新,比起其他建筑显得气派很多,即使是不住店,只是进去看看,也需要收取门票费用。
不知道什么原因,院子西面正门被围住,里面传来各种杂音,我透过仅开着半扇大小的围栏门向里望去,有人在冲地、整理垃圾,好似在翻修清理。看不到什么旅馆的样貌,只有横梁上的小画依稀透着些往事味道,尽管这小画也极有可能是翻修时的作品。
榆树巷1号是一个逛陕西巷无法逾越过去的名景,这里曾经是赫赫有名的怡香院。陈宗藩曾在《燕都丛考》中提到“自石头胡同西曰陕西巷,光绪庚子时,名妓赛金花张艳之于是”,他指的地方应该就是榆树巷1号了。
赛金花在这里风光一时,名震京城内外。在认识了瓦德西后,更是成为政商两界的交际花,她跟着瓦德西游走欧洲,开过眼界,回国后,带头改造了旧式妓院的风格,引入了洋房潮流,间接的带动了清末的“洋化”进度。这也是为什么她所在的妓院,其建筑装饰风格在当时显得格外时髦的原因了。
怡香院的门开在榆树巷的最深处,门很小,不仔细看很容易错过,门外挂着醒目的文物标示牌,却也标明“居民住宅,谢绝参观”。曾经辉煌一时的一等妓院,愈加残缺破旧,在时间里耗尽最后一点余晖,只是不知道,这样的老建筑还能“撑”得住多久的光阴?
陕西巷里面有名的院子基本上都集中在北半边,但实际上靠近南边也有不少老院子很耐看。比如与百顺胡同接壤靠西侧的73号,虽然没有名字,建筑外表却非常完整,拱形卷式门窗线条清晰精致,门楣和女儿墙均上雕有花草纹样,门两侧的柱子上也雕有盆花图样,这恐怕是陕西巷整条胡同中为数不多的没有被岁月过度剥蚀的建筑了。按此等规模也不难猜出,这里一定也是当时规模较大的一等妓院。
巷子南口的德寿堂老药店也是陕西巷的一景,药店的两个门分别开在东边和南边,南边的门在两广大街上,东边的门在陕西巷里。德寿堂是家始建于一九三四年的老字号,坐北朝南,建筑风格中西合璧,两层阁楼,两进院落,也是非常典型的前店后厂式的建筑。
在八大胡同中只有韩家胡同和百顺胡同是东西走向的胡同,其余的都是南北走向,而百顺胡同被视为八大胡同中最值得一看的地方。
它的东口与陕西巷接壤,从陕西巷南段绕回到百顺胡同东口,然后向西一路走下去,便能逛遍百顺胡同和大、小百顺胡同了。关键是百顺胡同虽然窄,但相较于其他胡同是最笔直的胡同。
据说明代时期,这条胡同里种有柏树,叫“柏树胡同”,后来为了讨个百事顺遂的吉利,就更名为“百顺胡同”。
这条胡同之所以有名,大概源于徽班进京、名人汇集以及当年最火热的几家高等妓院林立于巷中的缘故吧。
早在咸丰年间,在此居住过的京剧名伶多达40人,有着“伶圣”之称的程长庚故居在胡同的36号,京剧“青衣泰斗”的陈德霖病逝在55号院,“武生鼻祖”俞菊笙、俞振庭等人居住过40号院,京剧大师梅兰芳于1900年期间也搬迁到百顺胡同居住多年,京剧名旦顾长顺、京剧名宿迟金声、花旦杨朵仙等人的老宅也都在这条胡同中。其中俞菊笙居住的40号院,四大徽班之一的春台班也入住过那里。
盛世时期的百顺胡同除了名伶汇集之外,还出现了群芳馆、风鸣院、潇湘馆、莳花馆、松竹馆、鑫凤院等高等妓院和雅致茶楼。
其中以49号院建筑风格为代表,据说这里原来是鑫凤院,也是整条胡同最精美的建筑。依旧是拱形卷式门窗,从左向右数第三个窗花的窗楣上雕有精致的花纹,每一根墙柱顶端及女儿墙上都有卷草或蝙蝠的雕饰。
小院里面的二层小楼上围成跑马回廊,中间形成天井,保持着当年上等妓院的典型格局。门外来往的居民总会盯着我看半天,让我实在不好意思举起相机“咔咔咔”的一通拍。其实,这些胡同里有名的建筑多数都成为民宅,大多数院子门口都会挂上“私人住宅,禁止参观”的牌子,以此提醒游客路人不要因为好奇而扰民。
百顺胡同和胭脂胡同交接的街口东侧立着一面铜壁画,借此也再次强调了徽班入京对于百顺胡同的意义。壁画背后靠着的院子是当时老北京最大的妓院莳花馆,莳花馆的前身叫苏家大院,是苏三住过的地方,莳花馆这个名字是民国以后改过来的。
苏家大院往东走,在百顺胡同东头与陕西巷接壤的东南角上,除了能看到另一座显眼的铜壁画之外,就是紧挨着墙壁的老式建筑。从房檐及立柱雕饰上还能看到旧时的痕迹,但大多数墙面已被翻修过。
和一个坐在路边上的老大爷聊了几句,才知道,这栋建筑在过去是家日本人开的酒馆,建国后一直用做居委会。想来,这样规模的酒馆在当时那个年代应该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娱乐场所了。
百顺胡同虽然是当时最热闹的八大胡同之一,可如今,想要在这里轻轻松松的找到那些灯红酒绿过的地方的踪迹并非易事,许多有名的妓院早已被翻新了一遍又一遍,甚至连名字都被人们用a灰泥白粉刷的干干净净,就好像它们从未在这里出现过一样。
陕西巷与位于它东侧且平行的石头胡同像是一对双胞胎似的存在于交错纵横的胡同中。民国时期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陕西巷里觅温柔,店过穿心回石头”,大概意思就是说,陕西巷和石头胡同因为挨的太近了,好似穿堂似的,顺腿一拐就到了。其隐藏的另一层意思是指陕西巷的妓院档次要高于石头胡同里的妓院,在陕西巷里觅完温柔后才会想到再进石头胡同里溜达一圈。
据说,当年,石头胡同里也有着荣华楼、蕊香园、贵喜院、云良阁、云和班等二十多家妓院坐镇,只不过这些妓院中大多数都是二等妓院。而如今,石头胡同已经破败不堪,景象令人唏嘘。但即使是这样,也要比隔壁杂乱的陕西巷显得清静一些。
别看现如今胡同里的小旅馆、居委会、公共电话厅以及招待所都很不起眼,实际上,这些地方在当年都可能是名震一时的妓院或社交场所。四海班、贵喜院、云和班、三合成茶社等就在其中。北口甲5号的三层小楼曾经是大北照相馆,被誉为是民国时期北京最大的照相馆。而南边的大栅栏社区服务中心曾是赫赫有名的大陆剧院。
石头胡同83号的漂亮门头算是整条胡同里最惹眼的建筑了,墙面满铺了精美的砖雕和匾额,上方匾雕着“含芳”“天和玉”“餐秀”字样,下方还有小字“本馆包办满汉酒席应时小卖 随意便饭一应俱全”,通过文字内容不难猜出,这里曾经被当过餐馆使用。再细看,小字上面还压着些许大字“公记号批发土药”,如果没记错的话,土药放在过去应该就是大烟吧?那么这栋建筑极有可能先是餐馆,之后换了主人,便成了大烟馆。
匾额上刻着两款印章,其书写者为清末民国时著名的书法家赵汝涌,可想在当时,此等烟花柳巷中营生的场所能获得诸多名流题字做匾,也算得上是一种变相的风雅趣事。
值得一提的是,早期号称京剧三鼎甲、京剧老生三杰中的余三胜、张二奎尔人也住在石头胡同里,61和39号是此二位的故居,余三胜之子余紫云还是“同光十三绝”之一。并且,石头胡同里有一些精致的小店也为这条胡同增加了些许小情调,尤其是店门外摆满了绿植,让路过的人们总会停下脚步站在店外一睹它的绿色风采。
从石头胡同北口出来,沿着铁树斜街向东,路过燕家胡同后,就能看到朱茅胡同了。
这条胡同中也曾经聚集着二十多家妓院,其中也包括了许多茶室。在八大胡同的概念里,茶室意味着二等妓院,如聚宝茶室、临春茶室、艳福茶室、永乐茶室、永和茶室、德福茶室、银香茶室等等。
9号院是原聚宝茶室,外表及格局保存十分完好,也是整条胡同的颜值担当。两面高楼,四面无窗,高楼顶端的西式柱子夹着中式硬山瓦楞,这样的中西合璧设计在其他胡同鲜少可见。
高楼之间夹着门楼,门为砖雕卷式拱形,门楣上“福禄”二字显出中式情结。匾额上方的女儿墙以波浪桃形为装饰基础,与传统的女儿墙做法也不尽相同。
总体来看,聚宝茶室与当时其他妓院相比都颇显招摇,其高调之势好似背后有靠山一般扬眉于人前,只是今天,我们已无从查证当年的风谲云诡了。
朱家胡同在朱茅胡同的东边,由青风巷串联着,南口接大力胡同,北口开在大栅栏西街上。这条胡同在民国书籍记载中曾聚集着一些三等妓院,如怡春楼、临春楼、民乐院、瑞福源等,还有少量下处。这里的“下处”指的是比三等妓院还低的低等妓院。
除了45号院的临春楼旧址之外,整条胡同已经几乎看不到当年的痕迹了。虽然4号、6号、9号、11号、15号和17号小院从外表上看都能找到些许当年的影子,但是改建的痕迹掩饰了原汁原味,早已分辨不出它们原来的模样了。
只有南端尽头的临春楼撑起了现存外表最气派妓院建筑的名号。这栋建筑的西洋风格非常明显,高高的女儿墙上雕着菱形几何图案,房檐下线性装饰与菱形呼应。
大门开在整栋建筑的正中间,所占面积并不大,这与传统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征不太一样,但从门的细节设计上又体现了极其传统的风格。正面墙体上没有一扇窗户,门体面积小,门楼高大,这些特征让站在外面的人都有一种莫名的压抑感,更不用说那些被困在里面的人了。
尽管如此,“临春楼”的牌匾以及整体建筑还是非常气派的。牌匾顶部还雕有“二等茶室”的字样,实际上,从建筑风格及细节设计来看,这里远远超出了二等妓院的规模与气势,甚至称其为一等也似乎绰绰有余。
如今,这个45号院成为文物普查院落,不对外开放。朱家胡同里还有几处妓院旧址,但是都没有临春楼如此完好的式样和规模了。
小力胡同原名为小李纱帽胡同,解放前,这里聚集着十几家二、三等妓院。
如今,这条胡同因为有一些壁画的原因反而显得多了几分生活情趣,许多居民在门外搭起了种植区,养一些花花草草。虽然这样的装点让胡同显得更窄了一些,但是也多了几分优雅和惬意。
而在烟柳文化最盛行的时期,与其他胡同相比,小力胡同在八大胡同中是下等妓院集中的地方,就连朱茅胡同和朱家胡同都要小力胡同的档次高一些,可以说,小力胡同是八大胡同中档次最低的地方,形成了与百顺、韩家胡同截然不同的另一类型。
这条胡同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3号院泉升楼,正面大门的门楣上写着“泉升楼”三字,字体在铁锈红色的底色衬托下,显得格外显眼。卷式拱门结构,门边上的装饰雕纹非常精美,整个楼体也非常完整。
除了3号院之外,紧挨在旁边5号无名小院、曾是连升店的13和15号院都在岁月中被洗刷掉了原有的样貌,只能在光影交错之间见得点滴斑驳之迹。
27号院匾额上的字迹已经非常模糊,从轮廓上看,应该是“蕊香楼”三字。楼体很高,大概是整个胡同最高的建筑了,从名字和楼梯规模上看,都很像当时的一家不小的妓院。匾额的上方多出了一排像门楼样子的砖檐,远处望过去,颇有为匾额遮风挡雨的意思。
与周边的朱家胡同、大力胡同和小力胡同相比,青风夹道只能算是个连接型的小道。
但这名字却很是风雅,小道全长不超过200米,最宽的地方不过2米,最窄的地方竟只有65厘米,因其夹道1号是火神庙原址,所以,这里曾经被称为火神庙夹道。
之后,整顿街巷名称时,鉴于南邻着青风巷,因此又改为了青风夹道。别看这条小胡同里弯弯曲曲的连个三轮车都进不去,只能步行穿过,其实,这里在建国前也聚集着不少妓院,三等妓寮户户相挨。巷内25号院曾是风翔院旧址,建国后改为民居。
严格来讲,与小力胡同及以西的诸多胡同相隔于煤市街的王皮胡同和蔡家胡同不应算在八大胡同的范畴内。但在这两条胡同里发生过的血泪史却一点也不亚于弥漫着硝烟的战场。
王皮胡同和蔡家胡同在过去都是下等妓院聚集的地方,这些妓院往往都上不了台面,尽管都属于红灯区,但妓院与妓院之间也给自己划分出了三六九等,妓女与妓女之间也出现了自视清高的和自觉卑贱的区别。
民国时期《顺天时报丛谈》里曾提到过:“在煤市街以东有王皮胡同和蔡家胡同两处,虽为少下等级之妓寮,然均俗所谓之大街北之娱乐处所”。意思也就是说,虽然这两条胡同里的妓院均属下等,但也依旧被归在了八大胡同所属的烟花柳巷范围内,可想,曾经在王皮、蔡家两胡同中发生过的故事或传说并不见得逊色于煤市街以西的高等娱乐场所。
王皮胡同18号院是胡同里保存最好的一座楼,卷式门的匾额上刻着“贻来年”三字。见过韩家胡同的“庆元春”、朱家胡同的“临春楼”的匾额之后,看到“贻来年”这样相似的匾额、砖雕,怎么也想象不到这里曾经是个下等妓院。
八大胡同,一个代表着旧北京红灯区的特殊标签,一个见证了不同时代下走过乱世的莺歌燕舞之地。它略带着点藏龙卧虎的气质中又夹杂着些许世间的通透,在风雨凌厉中成就岁月斑驳。
有关它的故事远远不止那些听到的、看到的、查询到的以及臆想杜撰的,有关它的故事也好像从未终止,从过去走向未来,从飘零走向和顺安康。
——我是 @离歌 ,一个普通的旅行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