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鸥冬天去哪里了?
遗鸥是一种被发现和命名都很晚的鸟类。
尽管1924年,遗鸥便已经被发现,但是这种头部黑色,颈部白色,腰、尾上覆羽和尾羽纯白色的鸟儿,一直被认为是黑头鸥或者棕头鸥,甚至是棕头鸥和渔鸥杂交的产物。
直到1971年,前苏联鸟类学家Auezov根据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湖发现的一个小规模独立繁殖种群和所采集到的标本,提出遗鸥为独立的有效物种。
至此,遗鸥才算真正作为一个独立物种被世人所接纳。
遗鸥拉丁名Larus relictus,意思是:被遗忘的,也就是,遗失之鸥。
一方面是,遗鸥被发现和命名都很晚,因此是遗失之鸥。
另一方面是,一到冬天,它们就不见了。
不知道遗失到哪里去了。
遗鸥在上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陆续在我国的内蒙,陕西的内陆湖被发现繁殖种群。
例如:1998年,发现有3600对遗鸥在鄂尔多斯桃—阿海子的湖心岛上繁殖,超过了当时已知世界遗鸥种群总数的60%。
但是,遗鸥的越冬地却一直是迷。
一般而言,北半球候鸟迁徙为南北向,在北方繁殖,去南方越冬。
比如,鸿雁,天鹅,丹顶鹤以及各种野鸭,都是飞越秦岭淮河,前往南方越冬。
但是南方以及东南沿海,都没有发现遗鸥越冬种群。
没有人知道遗鸥究竟冬天去哪里了。
鸟类学家曾经试图用传统的环志方法探索遗鸥冬季越冬地的所在。
但是均以失败告终。
尽管被环志标记的遗鸥幼鸟,在中国东南部沿海、朝鲜半岛、日本甚至越南等地都有被观察到零星个体。
但是,大规模的成鸟种群究竟去了哪里,依然是个谜。
直到gps技术在鸟类迁徙研究领域开始使用,这一问题才被解决。
2003-2006年期间,在天津汉沽、塘沽到大港的沿海地区,大量的遗鸥成鸟被发现,其数量与鄂尔多斯种群的数量基本一致。
至此,鸟类学家们粗略勾勒出一条自中国中北部出发,沿华北北部飞抵渤海湾的遗鸥迁徙路线。以渤海湾沿岸滩涂为中心,向黄海、东海辐射的越冬种群分布模式也逐渐明朗。
遗鸥的迁徙路线几乎是正东正西。
遗鸥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东西向迁徙的鸟类。
而且,冬季的遗鸥和夏季的遗鸥,外观完全不同。
这是夏季在繁殖地的遗鸥:
这是冬季在越冬地的遗鸥:
别人冬季加衣服,遗鸥冬季摘帽子。
为了不被找到,费尽了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