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比较久远的。这是发现于敦煌石窟的一卷手抄本,使用藏文字母拼写中古汉语西北方言。
背景是这样的:
开成时,朝廷尝遣使至西域,见甘、凉、瓜、沙等州城邑如故,陷吐蕃之人见唐使者旌节,夹道迎呼涕泣曰:「皇帝犹念陷吐蕃生灵否?」其人皆天宝中陷吐蕃者子孙,其语言小讹,而衣服未改。
元鼎逾成纪、武川,抵河广武梁,故时城郭未隳,兰州地皆杭稻,桃、李、榆柳岑蔚,户皆唐人,见使者麾盖,夹道观。至龙支城,耋老千人拜且泣,问天子安否,言:「顷从军没于此,今子孙未忍忘唐服,朝廷尚念之乎?兵何日来?」言己皆呜咽。
一般认为这首作品的记载时间,最晚应该不会晚于848年归义军光复河西。当时在吐蕃占领下,出现了大量汉人蕃化,汉学中断的现象。但是即使如此,即使不再会汉字,汉文化还是被尽可能的传承了下来。而且在河西回归大唐后,文教再度复兴,内地的各种作品迅速传了过去。
沙州地区的景观应该是这样:
而描述的景观是这样:
两地是这么个情况:
估计沙州人90%以上一辈子都从未见过万里长江、白鹭双飞、水上江鸥为何物,也不可能理解春风和暖温润,细雨沾湿衣服的感觉,更别说泛龙舟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全唐的记载就这么一例,恐怕还真的是当地人在当地写成的。也就是说,他甚至不需要去到那里,单凭所生长的文化氛围,就能够利用这些意象,描述生活在国境另一端的人的不同的生活方式。
即使生活环境天差地别,通过习读汉字,通过对大唐和华夏的认同感,他们却能意识到自己与千里之外的扬州同属中夏之人。虽然目之所至尽是黄沙滚滚,也能切实想象到烟雨江南是什么样子的,甚至感受到龙舟泛江是什么体验。
tʃʰʉn˧˩ pfuŋ˧˩ siei˩˦ ʉu˥ ʈɨem˧˩ ʔɨi˧˩ ʃɨβ˥ |
xɑ˨˩ dʒɨ˨˩ kwɔ̃˥ xuɾ˥ ʔɨɣ˥ jɨɔ̃˨˩ tʃɨu˧˩ ‖
ndɑm˨˩ tʃɨi˩˦ lɨu˥ dʒɨẽ˨˩ sin˧˩ dzɑu˩˦ kʰəu˥ |
pəɣ˥ tuoi˩˦ lɑn˨˩ lɨŋ˨˩ ku˧˩ jieɣ˥ ləu˨˩ ‖
jieu˨˩ ɱbʉɔ̃˩˦ tuŋ˧˩ siei˧˩ ɲʒɨi˩˦ xu˨˩ ʃʉi˥ |
bvuɣ˨ kien˩˦ ɖɨɔ̃˨˩ kˁaŋ˧˩ ɱbʉan˩˦ lɨi˥ lɨu˨˩ ‖
bˁɛɣ˨ lu˩˦ ʂˁaŋ˧˩ pfi˧˩ tʃʉɾ˥ kʰiei˥ xɑɣ˥ |
ɱbʉu˨˩ ʂˁu˩˦ kˁaŋ˧˩ ʔəu˧˩ ʃʉi˥ ʃɨɔ̃˩˦ jiu˨˩ ‖
jiu˨˩ kˁaŋ˧˩ lɑɣ˥ | bvɑm˩˦ lɨuŋ˨˩ tʃɨ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