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博客汇
  • 首页
  • 精华
  • 技术
  • 设计
  • 资讯
  • 扯淡
  • 权利声明
  • 登录 注册

    2024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主火炬采用热气球点火腾空方案,有什么寓意?

    汪有发表于 2024-07-29 15:54:40
    love 0

    #巴黎奥运会#巴黎奥运今年主火炬是个热气球,很多博主科普说,其灵感来源于蒙戈尔菲耶兄弟的热气球。

    正好更新这段科学史,讲了1783-1784年间,人类首次飞上天空,英法两国紧张兮兮地开展飞天气球军备竞赛。

    最终发现,这竞赛也没啥大用。

    蒙戈尔菲耶兄弟,法国人,造出了热气球,也是人类首个热气球。

    哥哥约瑟夫,弟弟艾蒂安,家里人口多,这一代16个孩子。

    他俩出身于造纸工厂,能造出来热气球,2个原因:



    1.经济的发展:

    他们居住的小镇阿诺泰,当时是法国造纸产业核心,制造业要求他们学习化学。

    兄弟俩有事儿没事儿就琢磨化学发明创造,当时一流化学家做过的实验,他俩都做过。

    2.科技的进步:

    当时拉瓦锡正在法国搞现代化学,英国对岸也有了普利斯特里这种化学大师。

    1766年人类首次制备了氢气,那时候就发现,氢气比别的空气轻,装在轻质袋子里,能飘起来。



    兄弟俩一琢磨,那能做气球。

    但,氢气球,太贵了。

    那时候要制备氢气,需要用硫酸和铁反应,成本太高。

    哥哥突然想到,自己老婆在炉旁晾晒内衣,热空气可以让布料飘起来。

    那热气球不就是个路子吗?空气是很便宜的。



    说搞就搞,1782年,哥俩有了想法。

    1783年6月5日,图2的热气球放飞成功。

    此前的小型氢气球实验,科学家试过多种材质,比如卡文迪许(你一定记得中学课本的卡文迪许扭秤)用的是肥皂泡,发现往上飘,能维持几秒。

    还有人用过丝绸袋子和动物膀胱,但总漏气。

    蒙戈尔菲耶兄弟要给家里造纸厂做广告,用纸做内衬,外面有布,再涂一层漆。



    从图2也能看到,是个有点对付的东西。

    但竟然异常成功。

    高度接近10m,周长30m,需要8个人牵着绳索控制。

    首次试飞,直接上升到1800m,成功飘了10分钟。

    老家乡亲没见过这东西,纷纷来看。



    兄弟俩发现了商机:那我们为什么不做表演呢?

    这不是很多人喜欢看吗?

    当年9月,他们访问巴黎。



    先在郊区的凡尔赛宫演了一场,路易十六国王都来观看。

    又跑去巴黎市区给大家表演了一场,巴黎市民是真爱看热闹,万人空巷。

    图3就是当时的盛况。

    你可以看到气球还挂着个小篮子,这是首批动物乘客:小羊、小鸡、小鸭子。



    两次成功,这时候就不是纯赚钱的事儿了。

    蒙戈尔菲耶兄弟引起了法国皇家科学院的注意。

    法国皇家科学院,是路易国王资助下的事业单位,经常为国家搞一些科研项目。

    当时的学院秘书是孔多塞侯爵,未来的启蒙派哲学家,他敏锐感到:这是高科技,足以让法国在与其他列强的竞争中,占领先机。

    侯爵表示:你们需要多少钱?我们要搞载人航空!



    兄弟俩两个月就搞出来了。

    11月,他们把气球迭代到第三版,如图4。

    这个比之前的设计气派多了,艺术家为他们专门设计了涂装:蓝色底,配金色神像。

    科学院还找来了首位乘客,一位年轻的博士德罗齐尔,是一位自然科学教授。

    教授为自己选择了一位副手:出身皇家近卫军的少校达朗德侯爵。



    当年11月21日,首次气球载人航空启动。

    场地就在巴黎市内一座小山包,说来也巧,这座山包脚下就是今天埃菲尔铁塔所在的战神广场,距离今天的奥运会场非常近。

    巴黎人民又是万人空巷。

    由于巴黎人民对这个气球太有感情了,气球非常有名,乐高ideas还有人设计了主题,如图5。


    图5可以看到,下面是加热的火盆,升腾起热气。

    火盆旁边站着小羊小鸡小鸭子,这是上一批乘客。

    气球底部还站着俩人,就是两位乘客。

    但,乐高里这俩人的摆放是完全错误的。



    德罗齐尔博士非要找个副驾驶,不光是要他往火盆里填草。

    而是你自己看,这个气球下面不是个吊篮,而是一个圆环状的篮子,气球是套在中间的。

    人是站在圆环上。

    这个副驾驶的作用是配重。

    因为只上去一个人,气球就歪了,另一个人必须站在180度的对面,图4画的就是对的,一左一右。

    如果你要拼这个乐高,记得把人偶正确摆放。

    所以人类的第一次升空,就有副驾驶,非常正规的样子。



    这个站位,导致他俩在天上非常难受。

    中间隔着火盆,几乎看不到对面。

    就硬喊:往里填草啊!



    飞行过程有些危险,这个气球虽然大了,达到20多米高度,容量是之前的10倍。

    但,载重也大了。

    摇摇摆摆飞到300米左右高度,险些撞上教堂钟楼,经过磨坊时,又差点被风磨的叶片刮了。

    飞着飞着,把圆环绑在气球上的绳索开始一根一根断了。



    出身近卫军的少校大惊失色,德罗齐尔博士倒是镇定自若。

    俩人发疯一样往气球填草,飞了25分钟,安然降落。

    一着地少校就兔子一样蹦出去了。

    德罗齐尔:咱们的燃料明明够飞1小时!

    群众围上来,觉得他俩是大英雄,群众有些发疯,德罗齐尔的衣服都被他们撕碎拿回家当纪念品了。



    这还没完。

    科学院启动的科研项目不是1个,而是2个。

    就在热气球项目紧锣密鼓同时,科学院还启动了氢气球项目。

    你们不是没钱吗?科学院拿钱制备氢气。



    效率极高,仅仅热气球载人成功10天后,科学院的雅克·查尔斯博士的氢气球也成功飞天了。

    如图6,是个球体设计,红白条涂装,这个反而更像是开幕式主火炬。

    巴黎市民第三次万人空巷,这次美国驻法公使,77岁的富兰克林也用望远镜观看了气球。

    传说观众有40万人,谁知道真假,那时候全巴黎也就80万人,你们是有多爱看热闹。

    这比现在看巴黎开幕式的市民都多。



    法国人很会搞活动,查尔斯飞天时,就设在卢浮宫旁边。

    活动特别邀请了蒙戈尔菲耶手持最后的绳索,放飞气球。

    这象征了新老两代人的交接。



    查尔斯的设计,比蒙戈尔菲耶兄弟的设计进步更大:

    1.终于换上了更安全的吊篮,这个设计一直沿用至今;

    2.改进了材料,用橡胶封外表面,图里可以看到上方还有挂网,可以减少漏气;

    3.增加了升降系统,阀门可以放气下降,压舱物可以扔掉上升。



    直接飞到约3km高空,那个高度已经很冷了。

    查尔斯博士依然镇定做一些科学观察。

    没有副驾驶,单人飞行。

    短短10天,人类到达的高度记录翻了10倍。



    那年冬天巴黎人民跟过年差不多。

    巴黎手工业者生产了很多纪念品,画着气球的杯啊盘子啊。

    以及非常巴黎的:成人向漫画。

    里面画了胸像气球一样的美女,和被氢气灌肠涨起来的飞天员(这很巴黎)。



    法国人取得大成功,英国人自然坐不住,他们特别担心别哪天巴黎人坐着气球来空袭了。

    英国皇家学会也启动了英国的气球工程。

    1783-1784两年间,有记载的气球飞天就达到141次,大部分都是英法两国在搞。

    英国甚至还诞生了首位女性飞天员,是一位叫Sage的女演员。

    从1783年首次热气球升空,到1784年,气球已经飞过英吉利海峡了。

    未来拉瓦锡又发现了便宜制备氢气的方法:把水往红热的铁上泼就行。

    那时的两国人民都相信:人类已经迎来载人航空新时代。



    然而并没有。

    那段气球热过了也就过了。

    人们发现气球难以操控,飞行速度慢,还很危险,已经出现了几起空难。

    军事价值也不咋样。

    1800年后,就不怎么放飞气球了。

    气球主要用于点缀,放一些无人气球在天上装饰(现代的空飘),科学家拿来做一些科考,研究高空大气成分啥的。



    未来科学家沿着这条科技树往下点出了齐柏林飞艇,效果也不咋样。

    直到一个多世纪后,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人们终于发现,哎呀,之前点歪了,看来莱特兄弟这条科技树才是正确的方向。



    1783-1784的两年气球热,没有为人类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它更像是人类历史上一段浪漫的探索。

    如今开幕式的主火炬,就是对那个时代的一段致敬和追忆。



    那些首批参与探索的人,未来慢慢为公众忽视,他们各自继续着自己的人生:

    蒙戈尔菲耶兄弟得到了法国官方的嘉奖,未来也没有离开科研行业。

    哥哥后来发明了量热计和液压柱塞,弟弟回归本行,发明了新式牛皮纸的制造工艺。

    他们都不长寿,哥哥活到了70岁,弟弟只活到了54岁。



    查尔斯博士未来执教物理学,热气球研究启发了他,他留下了关于气体膨胀的查尔斯定律,也当选了科学院院士,未来活到77岁的高龄。

    虽然教的是物理学,但他再后来发表的论文却主要是数学相关了。



    力主法国研究载人气球工程的孔多塞侯爵,未来参与到风起云涌的法国大革命中去。

    他反对君主制,反对奴隶制,力主女性与男性应当享有同样的权利。

    未来在大革命中,他死在狱里。



    至于在凡尔赛宫观看了气球升空的路易十六,他被逐出了凡尔赛宫,群众用灰泥覆盖了凡尔赛宫里王室成员的肖像,抹去了带有“王室”二字的表述。

    法国皇家科学院中的皇家二字也被摘除。

    当然,图7,乐高ideas也有路易十六主题。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汪有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5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奥运圣火引发的火灾怎么处置?
    最牛的奥运会点火方式?


沪ICP备19023445号-2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