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博客汇
  • 首页
  • 精华
  • 技术
  • 设计
  • 资讯
  • 扯淡
  • 权利声明
  • 登录 注册

    经济评论不是想当然

    Prologue 序章发表于 2024-12-14 00:00:00
    love 0

    宏观经济分析是非常复杂的,是无法用简单几个指标就能解释清楚的,不可知的就不要强行解释,通过表面物价数据观测经济无异于盲人模型,对经济数据的评论并不是想当然。


    大样本的客观性

    对经济的评价不是一个人主观感知或臆想得到的,任何个体的直觉都是没有代表性的。见过很多收入满足缴纳个人所得税门槛但抱怨近年“物价上涨过快”的朋友,如果要和他们直接解释我们2023-2024年的物价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是很困难的,因为不能指望他们去跟踪这些月度的经济数据,而且他们经常抱怨中国统计局数据造假或注水,大部分人对物价的直观感受停留在菜市场和超市中,这种对物价的认知方式是很偏颇的。

    这里不想用西方那套繁杂的经济学理论去解释,对于个体的感知,由于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着相似的收入和消费结构和偏好,每个商品背后的价格形成方式都不同。

    例如猪肉价格就存在生猪的“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现象,传导到消费者的价格还包括生猪二次育肥、压栏惜售等厂商非理性行为,加上猪粮比较高,就会存在猪肉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

    生猪价格指数2022-2024
    生猪价格指数2022-2024

    数据来源:国家生猪市场

    2023年猪周期失灵,到2024年初母猪存栏数量减少,养殖企业内卷大洗牌,生猪价格迎来短暂的上涨行情,我们当然可以认为这是猪周期的体现,但第四季度还没过完就跌破12个月均线。对于财经媒体而言,很容易就描述成是供大于求,这实际上是个小学生就能描述出来的现象。

    问题是现在是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猪肉需求下降;还是养殖大厂对未来看多未来物价,母猪存栏数量上涨导致供给过多;又还是豆粕、玉米价格下降导致猪粮比上涨,厂商为维持利润空间继续卷价格;这背后是厂商之家的产量博弈,他们对明年初的预期又是什么?还包括大型养殖户的土地、生猪专项补贴的变化影响,总体生猪养殖成本确实是有显著下降的。

    至于媒体常说的"猪肉价格下降反映中国有效需求不足引发通缩危机“,大部分人都没有养殖从业的经验,外行就只能从行业研究的种种理论方法去猜测,就像是在盲人摸象,所以这是没办法给出准确答案的,也可能是不可知的。

    所以经济数据的统计就需要从众多数据中形成有一个国家或地区普遍性的指标,例如消费者物价指数必然包含衣食住行,抽样范围包括从大农村到大都市,通过大样本数据去了解当下是很有必要的。

    统计数据造假和修正

    经济数据固然存在粉饰现象,但这些都是技术性的,如刁钻的统计口径。一个国家必然维护其信誉和经济数据的有用性,不至于伪造出没有任何依据的数据,可以理解成上市公司为了讨好股东和投资者,做出了更精致的数据呈现在业绩会PPT上,需要对市场和大众做持续的预期管理。

    我是不会再对CPI这类数据发表明确的意见了,CPI为正不一定意味着脱离通缩,同理也不是为负就一定是通缩,一个国家只要存在技术、人口、资本等生产要素累计增加的情况,就存在内生性的通缩倾向,至于其通缩率是多少,这很难测量。

    市场总是纠结那0.2-0.5%左右的CPI增长率进行过度解读,最近美国核心CPI连续三个月同比增长3.3%,领取失业金人数相比上期没有显著增加,请问这又要如何解读?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美联储利率观察器告诉我们,三天后降息的概率“高达100%”,降息50BP的概率只有4%。

    Fedwatch 2024年12月18日FOMC,12月14日截图
    Fedwatch 2024年12月18日FOMC,12月14日截图

    数据来源:CME Group

    财经媒体总是在给无法解释的现实情况找各种理由和借口。不降息就解释为“美联储认为川普关税2.0加剧通胀,川普要干预美联储的决策,所以现在不适合降息“,降息50BP就解读为“基于历史多次预防性降息和再次触发萨姆定律,美国陷入衰退可能性增加”。对于美联储而言,既然市场提前交易预期,基于这样的自反性,联储也许只能降息25BP了。事实上外界是很难预测美联储议息当天各位主席的决策过程,只能事后看会议纪要和点阵图复盘。

    市场提前交易降息预期,权益类资产估值水涨船高,推动AI和加密货币泡沫,金融危机即将重现,那么美联储是否应该大幅降息?不降息,企业融资成本增加,失业情况可能被低估,等待的是萨姆法则自我预言实现?

    在种种不确定的现实与自以为是的预期中摇摆中,不靠谱的经济数据让经济学家们失去了指南针。2024年8月21日,美国劳工统计局修订了非农就业数据——在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统计周期内,美国新增就业岗位比之前预估的减少了81.8万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劳工局最大幅度下修就业数据,那么美国实际的就业情况究竟如何?各大媒体又开始生产“小作文”,究竟是美联储的预期管理,还是数据统计的技术性偏差纠正,我认为这也是不可知的。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劳工局最大幅度下修就业数据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劳工局最大幅度下修就业数据

    我们最终还是想得知美联储的降息路径,但我们没必要非要对如此重大不确定事项进行下注,我的意思是没有下重注的必要,也没必要去纠结是否降息或降息多少BP的事情。有的事物过于宏观,以至于我们没有足够多的依据和理论去预测。

    很多人抱怨中国的通缩,但问题是通缩的现象是CPI为负,但通缩的表现不只有CPI和PPI下降,也不意味着CPI为负就意味着目前经济基本面就是非常负面的。对于物价指数这类滞后性指标,很多人看着倒后镜开车,但面对着现在中国产能过剩和供给侧改革带来的结构性问题,PPI为负这难道还不正常吗?至于CPI,它能够维持稳定是再好不过的,关键在于是否形成通缩螺旋,这个时候应该去看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情况以及它们的资产负债表。

    媒体总是过度解读那CPI同比增长0.3%左右波动的影响,我们知道假设检验中统计不显著不是有效的信息,这里边包括了部分权重较高的商品短期的周期性波动。

    有时候不评价是一种智慧。

    刁钻的数据口径

    一个劳动力要成为统计意义的失业人口需要同时满足:

    1. 在调查参考周内没有工作;
    2. 在调查时点前3个月内找过工作;
    3. 如果有一份合适工作,能够在2周内立即开始工作;
    4. 在调查期内,没有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从事了1小时及以上工作(国际劳工组织统一标准);
    5. 不包括没有报酬或付费实习

    青年失业人口还必须是非在校学生。

    中国统计局2023年中旬停更青年失业率,2024年初修改统计口径,统计局认为在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兼职工作。这里就想反问,难道过去公布的青年失业率的数据样本是同时包括在校寻找兼职和毕业后寻找工作的青年吗?

    中国青年失业率于2024年6月新低
    中国青年失业率于2024年6月新低

    很多聪明的网友还发现GDP的同比增速居然是错的,那是因为名义GDP的现值是用当前物价计算,而GDP同比增长衡量的是真实GDP的增速,也就是用不变价计算。其实观察真实GDP是否完成5%增长目标是没有任何实质性作用的,应该看GDP缩减指数(现价GDP/不变价GDP),它反映的是这些货物和服务的总体价格变动幅度,主要用于分析价格总水平的变化,是最宏观、最综合的价格指数指标,这样放长看就不需要去纠结容易出技术性错误的月度CPI数据。

    GDP平减指数相比CPI、PPI更能反映经济整体物价变化
    GDP平减指数相比CPI、PPI更能反映经济整体物价变化

    如果非要在国际上进行比较,那也不应该用人民币或美元作为单位,需要抛售通胀、汇率等因素,购买力平价人均GDP是更好的指标。

    每个人都可以开个自媒体频道,向大众解读各种经济数据,同时不需要承担任何言论过失的责任。要警惕的是,不要低估宏观经济分析的复杂性,不是通过观察几个经济指标的走势或个体直观感受就能解释并预测宏观经济走势,并以此为依据在市场下注。

    参考资料

    关于完善分年龄组调查失业率有关情况的说明.https://www.stats.gov.cn/sj/zxfb/202401/t20240117_1946641.html

    调查失业率的计算方法.https://www.stats.gov.cn/zs/tjws/zytjzbqs/tcsyl/202411/t20241115_1957491.html


    Prologue 序章

    对当下的反思和批判

    作者槐序

    2024 December 14th发布



沪ICP备19023445号-2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