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禅宗十牛禅僧把修行顿悟的过程绘制成牧童找牛图,即所谓的禅宗《十牛图》。这就是寻牛、见迹、见牛、得牛、牧牛、骑牛归家、忘牛存人、人牛俱忘、返本还源、入郦垂手十像。以此比喻人迷惑无知,像牧童失了牛一样而决定去寻找它。牧童在一片乱草丛中沿着足迹寻找,终于发现了牛尾,继而又发现了牛身。为了驯服牛,牧童要与牛进行一番搏斗,这意味着一场俗世与光明的激烈战斗。牧童取得胜利后,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回家。不知不觉中他忘了自己,忘了牛,周围的红花绿柳、美好甘甜的世界都看不见了。他在清澈的月光下徘徊,现在,他好像在,又好像不在,他和自然已成为一体。所以据禅宗来看,战胜自身,比西方的中世修道士用劳苦身体达到锻炼内心更为真实。肉体如同“存在”之彩虹,是光芒四射的水晶器,心灵则如一面透彻明亮的湖水一般,映照着空中的云彩,虽然它会时而随风波澜翻卷,但永远不会失其原本之性而恢复平静。世界上充满了生死存亡,悲哀忧愁,其实这一切不过是偶然所致。人的一生,如同奔赴婚礼盛宴,需要控制自己的激动心情,保持心平气舒的状态。
—— 冈仓天心《东洋的理想:建构日本美术史》评:关于十牛的解释可另看铃木大拙的《禅是什么》第五讲,会有不同的感触。2、众眇之门 | 《帛书·老子·道篇》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两者同出,异名同胃;
...
继续阅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