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的设计中,一般人可以轻易的凸显任何内文。只要透过 Word 等基本文书编辑软件内的 i, B, U 等按钮,或任意改变文字颜色,就可以达到基本的强调。但是,这些设定对读者而言,究竟是干扰还是帮助?过去数百年的排版惯例又可以告诉我们哪些实用而合理的规则?写在前面:如果‧‧‧‧‧‧强调最好是一个字、一组词就好,非必要请勿使用。过多的强调法使用,其实等于没有强调。认识到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我们再谈谈不理想的强调法。不理想的强调法:底线、假粗体与假斜体除了要特别讨论的上色之外,最常用的强调法不外乎「加粗」、「变斜」或是「加底线」。加粗、变斜是透过墨色浓度或形状变化与正文对比,这发源自西方数百年的排版规则;加底线则是打字机盛行之后留下的遗产。避免用底线强调在中西方的排版规则里,从来没有发生过加底线来强调的情况。底线是打字机留下的遗产。打字机上并没有其他变化,只能装正文,无法变化成斜体、粗体。所以就产生了底线设计,补足没有强调法的缺陷。但是我们可以来看一下,底线真的是有效的强调法吗?底线加上去到底比较接近干扰还是强调呢?相信大家可以透过这段文字看出来,底线强调法会让底线抢走字本身的风采,让我们注意线多过于文字。不论对中英文而言,底线都并非理想的强调法。专业的设计师或排版工匠还是会告诉你,最好使用正统的强调法:粗体 (bold)、斜体 (italic) 等等。(这里特别是就西文而言)补充:
...
继续阅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