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博客汇
  • 首页
  • 精华
  • 技术
  • 设计
  • 资讯
  • 扯淡
  • 权利声明
  • 登录 注册

    love 0
    36氪
    发表于
    2025-10-16 10:11:53

    奥的斯:完成对奥的斯机电100%股权收购

    36氪获悉,奥的斯公告,基于战略规划与业务发展需要,公司与奥的斯机电电梯有限公司的少数股东达成协议,完成对其所持有的奥的斯机电股权的收购,至此,奥的斯机电成为奥的斯电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继续阅读 (1)


    love 0
    36氪
    发表于
    2025-10-16 10:04:01

    今年三季度1.78亿人次出入境,免签入境外国人同比增48.3%

    今天国家移民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5年三季度移民管理主要数据。三季度,全国移民管理机构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1.78亿人次,同比上升12.9%;其中内地居民8937.2万人次、港澳台居民6873.1万人次,同比分别上升13.8%、6.2%;外国人2013.4万人次、同比上升22.3%,其中免签入境外国人724.6万人次、占入境外国人72.2%、同比上升48.3%。(央视新闻) ...继续阅读


    love 0
    36氪
    发表于
    2025-10-16 10:03:12

    四川:到2027年规模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2500亿元

    36氪获悉,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30年)》,到2027年,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规模快速增长、质效全面提升、重点领域加快突破,规模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2500亿元。 ...继续阅读 (1)


    love 0
    36氪
    发表于
    2025-10-16 09:54:15

    机构: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回调3%

    36氪获悉,Omdia报告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降3%,市场仍处于调整阶段,同时竞争格局愈发胶着,头部厂商排名差距持续收窄。vivo以1180万台的出货量重回第一,占据18%市场份额。华为紧随其后排名第二,出货量1050万台,市场份额为16%。苹果延续上一季度的涨势,出货量1010万台,排名相较去年同期上升两位,跻身市场前三。小米出货1000万台,OPPO出货990万台,分别位列第四第五。 ...继续阅读 (1)


    love 0
    36氪
    发表于
    2025-10-16 09:43:33

    机构:2025年Q3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4%

    36氪获悉,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市场监测的初步数据,2025年Q3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4%。尽管北美和欧洲等成熟市场的出货量在本季度出现下滑,但印度、中东非(MEA)、日本及亚太部分地区的强劲表现推动了全球出货的整体增长。 ...继续阅读 (1)


    love 0
    36氪
    发表于
    2025-10-16 09:38:52

    抖音电商双11:搜索销售额同比增长74%,销售额破千万店播数量同比增长4倍

    10月9日,抖音电商正式启动双11。截至10月14日,超1.6万个品牌销售额同比翻倍。抖音电商双11搜索销售额同比增长74%,销售额破千万店播数量同比增长4倍。10月15日,抖音电商发布双11“抢先热卖榜”,Apple iPhone 17 Pro Max、大疆口袋云台相机等智能产品排名靠前;北面羽绒服等秋冬服饰,后护肤礼盒等护肤产品上榜,提前揭示双11爆款趋势。 ...继续阅读 (1)


    love 0
    36氪
    发表于
    2025-10-16 09:30:00

    上海具身基金领投、理想出手,具身触觉企业完成亿元融资|硬氪首发

    作者 | 黄楠编辑 | 袁斯来硬氪获悉,具身触觉企业千觉机器人Xense Robotics(以下简称“千觉机器人”)近日完成亿元级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孚腾资本(上海具身智能基金)领投,产业方理想汽车、彬复资本和科实资本等头部市场化机构共同参与,高瓴创投、元禾原点、戈壁创投等老股东持续跟投。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技术研发投入、加快产品迭代、团队规模扩充与市场渠道拓展,完善全链路业务布局。这也是「千觉机器人」今年内完成的第三轮,此前公司曾获得高瓴创投、智元机器人、元禾原点、戈壁创投、璞跃中国、交大菡源基金、小苗朗程等机构投资。随着孚腾资本和理想汽车的加入,将推动其触觉感知技术在真实产业场景的落地与推广。「千觉机器人」是硬氪长期关注的企业,2024年5月成立、总部位于上海,公司以多模态触觉感知技术为核心,聚焦智能体灵巧操作领域,通过创新触觉感知技术、为智能体提供理解真实世界的多模态触觉感知与操作能力,推动具身智能从精细操作迈向通用感知。千觉机器人产品矩阵(图源/企业)创始人马道林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师从机器人操作领域知名学者Alberto Rodriguez,专注研发视触觉技术路线在操作感知中的应用,率先提出了“依靠触觉构建空间感知”的机器人操作路径,首次基于触觉实现对被抓取物体的高精度运动跟踪;此外,还有多位核心创始成员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国内 ...继续阅读


    love 0
    36氪
    发表于
    2025-10-16 09:29:38

    旭宇光电启动北交所IPO辅导

    36氪获悉,证监会网站披露,旭宇光电(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旭宇光电”)于2025年10月15日在深圳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拟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辅导券商为招商证券。 ...继续阅读 (1)


    love 0
    36氪
    发表于
    2025-10-16 09:27:10

    A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半导体板块走弱

    36氪获悉,A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沪指低开0.29%,深成指低开0.42%,创业板指低开0.58%;新股N长江上市首日开盘涨294%;电脑硬件、半导体、基本金属板块领跌,惠丰钻石跌超5%,海光信息跌超4%,汇金股份跌超3%;汽车、航天军工板块领涨,中航成飞涨超5%,海马汽车、中通客车涨超2%。 ...继续阅读 (2)


    love 0
    雷峰网
    发表于
    2025-10-16 08:33:00

    亚马逊人力资源部门裁员15%,负责裁员的也被裁了;影石CEO回应道歉:接受批评,但承诺福利照发;荣耀机器人手机问世丨雷峰早报

    要闻提示1.“京东新车”预计定价在10万至12万之间,在脉脉高薪招聘汽车人才,年薪最高120万2.影石CEO回应道歉:接受批评,但承诺福利照发3.荣耀机器人手机ROBOT PHONE首次亮相:下一代终端新物种4.网友扒到宇树CEO王兴兴的硕士毕业论文:10年前就押对了5.王自如曝格力高管工资7位数,曾表示在格力工资是以前几分之一6.小字不藏着掖着,荣耀发布会把“目标是成为”写的很大7.太抽象!车企营销开始「横渡长江」,“横渡”仅1.1公里左右8.韩国总统李在明:本土游戏产业被中国反超,不能因为“成瘾”争议就全盘否定今日头条“京东新车”预计定价在10万至12万之间,在脉脉高薪招聘汽车人才,年薪最高120万“京东新车即将发布”一事,引发网络舆论的广泛关注。10月15日,据知情人士透露,这款由京东汽车宣布联合宁德时代旗下的时代电服和广汽集团共同推出的新车,根据披露的定位和车辆配置,预估定价在10万元-12万元之间。按规划,该车将于京东双十一期间正式发布,并由京东进行独家销售,在车型方面,有望将采取“巧克力换电”模式,预计为广汽埃安换电车型。所谓的巧克力换电,是宁德时代推出的新能源运营服务解决方案,因其模块化的电池形似巧克力而得名。司机将新能源车开入巧克力换电站后无须下车,只要在手机上下达指令,电站就会自动在车辆底部进行换电操作,全程用时约100秒。针对京东联合广汽、宁德时代推出汽车的消息 ...继续阅读


    love 0
    36氪
    发表于
    2025-10-16 08:09:43

    8点1氪丨官方通报“升龙烟花秀”:始祖鸟承担相应赔偿修复责任;于东来自曝公司账上资金有41亿;ChatGPT即将解禁成人内容

    今日热点导览三花智控回应“特斯拉天价订单传闻”:传言不属实美司法部没收柬埔寨电诈网络近13万枚比特币,价值高达150亿美元苹果首发M5芯片,推出搭载M5的MacBook Pro、iPad Pro和Apple Vision Pro山姆回应枣泥核桃蛋糕吃出牙齿当地人社局回应“匹克让拒降薪员工写检讨否则就停薪”:属违法行为因虚假宣传“保证找到对象”,世纪佳缘被罚TOP3大新闻官方通报“升龙烟花秀”调查结果:蔡国强工作室被查,“始祖鸟”承担生态修复责任,江孜县县委书记被免职,县长被立案审查调查10月15日,西藏日喀则市调查核查组发布喜马拉雅山烟花秀活动调查结果:经核查,烟花燃放区域山体海拔4670米至5020米,影响草地面积30.06公顷,烟花燃放1050盆,燃放时长约52秒。通报显示,平整作业、人员踩踏及车辆碾压对土壤草毡层结构造成破坏,破坏面积15.29亩。此外还存在残留物清理不彻底、惊扰野生动物等行为。日喀则市已委托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鉴定评估工作,依法追究北京蔡国强艺术工作室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修复责任。“始祖鸟”作为活动赞助商,依法承担相应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修复责任。经核查,该烟花秀活动系江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未经集体研究批准同意实施,存在违规决策问题。自治区纪委监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已按程序对县委书记陈昊立案审查调查并免职,对县长多吉普拉立案审查调查。(央视新闻)配图 ...继续阅读 (2)


    love 0
    雷峰网
    发表于
    2025-10-16 07:25:00

    天猫双11预售首小时破亿直播间超去年 付定金用户双位数增长

    10月15日晚8点,天猫双11预售开启。首小时,通过淘宝直播付定金的用户双位数增长,破亿直播间数量超过去年同期,李佳琦、香菇来了、烈儿宝贝、蜜蜂惊喜社、陈洁KiKi、胡可、交个朋友、晁然等多个淘宝直播间破亿速度及成交额均超过去年。李佳琦直播间首小时访客人数增长超45%,加购GMV同比正增长。美妆、母婴、时尚、食品等重点品类表现突出,最高增长近80%。其中,美妆品牌表现亮眼,修丽可AGE面霜、理肤泉B5面膜、SK-II精华液、娇韵诗双萃精华、珀莱雅红宝石面霜、可复美胶原次抛等国际大牌明星单品率先破亿,花知晓、珀莱雅、薇诺娜、自然堂等头部国货品牌爆品登上直播间美妆产品销量TOP榜。 ...继续阅读 (1)


    love 0
    36氪
    发表于
    2025-10-16 07:11:18

    美联储理事米兰:贸易不确定性令降息更显迫切

    美联储理事斯蒂芬·米兰表示,近期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了经济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使得政策制定者迅速降低利率变得更加重要。“比起一周前,现在的下行风险更多,我认为我们作为政策制定者有责任认识到这一点,并将其反映在政策中,”米兰周三在一场活动中表示。他表示,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加剧带来了“新的尾部风险”。(新浪财经) ...继续阅读 (1)


    love 0
    36氪
    发表于
    2025-10-16 07:10:36

    苹果宣布推出M5芯片

    10月15日,苹果公司宣布推出M5芯片,峰值GPU计算性能相比M4芯片提升4倍以上,图形性能较M4高出45%。苹果同时宣布推出搭载M5芯片的14英寸MacBook Pro、iPad Pro和Apple Vision Pro,即日起开放预购。(界面) ...继续阅读 (1)


    love 0
    36氪
    发表于
    2025-10-16 07:05:18

    欧洲央行管委Nagel认为没有必要调整利率

    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Joachim Nagel表示,目前没有理由改变利率,并警告称通胀的一些组成部分仍需持续警惕。这位德国央行行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讨论未来几个月借贷成本将如何变化还为时过早,但尽管服务通胀“具有粘性”,但消费者价格的涨势几乎与2%的目标一致。“在我看来,我们已接近目标,”Nagel周三表示。“除非出现新的情况——而我看不出会从何而来,否则我看不到改变任何事情的任何理由。”(新浪财经) ...继续阅读 (1)


    love 0
    36氪
    发表于
    2025-10-16 07:04:59

    美联储10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97.3%

    据CME“美联储观察”:美联储10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2.7%,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97.3%。美联储12月维持利率不变概率为0.1%,累计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5.7%,累计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94.2%。(界面) ...继续阅读 (1)


    love 0
    36氪
    发表于
    2025-10-16 07:02:11

    摩根大通、高盛等大型银行已启用AI取代员工

    华尔街的人工智能时代已来临,其对从业者的影响也已显现。包括摩根大通和高盛在内的大型银行正公布计划,围绕人工智能重新规划业务模式,这项技术可实现知识型工作的规模化处理。这意味着,即便今年华尔街迎来 “丰收年”(交易和投行业务创造了数十亿美元的超额收入),且这通常并非行业控制招聘人数的时期,这些银行的招聘规模仍在缩减。(新浪财经) ...继续阅读 (1)


    love 0
    36氪
    发表于
    2025-10-16 07:00:00

    美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谷歌涨超2%

    36氪获悉,10月15日收盘,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道指跌0.04%,纳指涨0.66%,标普500指数涨0.4%。大型科技股涨跌不一,谷歌涨超2%,Meta、特斯拉涨超1%,苹果小幅上涨;奈飞、亚马逊、英伟达、微软小幅下跌。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B站、腾讯音乐涨超2%,阿里巴巴、京东、百度、网易、微博、小鹏汽车涨超1%;爱奇艺跌超3%,理想汽车小幅下跌。 ...继续阅读 (1)


    love 0
    全域增长seven
    发表于
    2025-10-16 06:21:12

    从流量到留量:构建用户忠诚度的三层运营模型

    在获客成本高企的今天,构建以“老客户”为核心的增长模型,是实现盈利的关键。本文结合实战案例,提出构建用户忠诚度的三层运营模型:资产化、特权化、共情化。在12年的创业与品牌操盘经历中,我曾与许多创业者一样,沉迷于用户增长的“线性神话”——认为只要流量足够大,增长就能持续。直到一次数据复盘,我们发现:当月新增用户创下新高,整体营收却增长停滞。原因在于,我们像一只漏水的桶。一边拼命注入新流量,一边因老客户流失导致水位无法上升。那一刻我意识到:“流量思维”是增长的陷阱,“留量思维”才是增长的基石。本文将结合我们为美业、大健康品牌搭建用户体系的实战经验,分享一套可复用的用户忠诚度三层运营模型。一、为什么用户忠诚度是增长的“压舱石”?我们先从三个维度,量化分析老客户的价值:经济价值:LTV远超CAC获取一个新用户的成本(CAC)通常是维护老客户的5倍以上。老客户意味着更高的复购率与客单价。在我们操盘的某护发品牌中,会员消费占比超过70%,其长期价值(LTV)显著提升。增长价值:带来优质新用户老用户的推荐,是成本最低、转化率最高的获客方式。我们设计的“空瓶回收+推荐”活动,曾带来150%的新客增长,且推荐来源用户的转化率超出常规渠道80%。品牌价值:构建信任壁垒忠诚用户是品牌最坚定的拥护者。他们的正面评价,能有效抵消负面舆情,成为品牌的“信任资产”。二、实战模型:构建用户忠诚度的三层运营体系如何 ...继续阅读


    love 0
    围炉喝茶聊产品
    发表于
    2025-10-16 05:13:45

    一文搞懂「上交所技术」概况、架构、产品、技术!

    文章聚焦上交所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揭秘其作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全资子公司,在支撑资本市场安全运行中的核心作用,涵盖公司概况、架构、产品与技术服务。通过多维度解析,展现其如何以专业技术能力保障交易履约交收,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支撑,维护金融市场稳定。Hi,围炉喝茶聊产品的新老朋友好!提起交易所和炒股,大家一定不陌生,毕竟它们发展了35年,早已深入人心,且炒股成为大家最重要的理财方式之一。围炉问大家一个问题:日成交量数万亿证券市场中,机会和风险相伴相随的,是谁在背后默默耕耘付出,确保每一笔交易正常履约交收?也许你会脱口而出是:交易所和券商,这个回答不对过于笼统,没有把真正守护和付出者给说出来,背后默默耕耘付出的“男人”就是:上交所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上交所技术)。他在默默支撑着中国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今天就带大家解密这个十分重要又“神秘”的公司。以免大家有误解提前说明:上交所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本身作为企业,没有严格的行政级别。但其母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是公认的“中央金融企业”,级别相当于正厅级。所以围炉推测下:上交所技术公司作为其全资核心子公司,其管理层级别通常参照母公司的体系进行对应和管理,可以理解为在体制内享受相当于副厅级或正处级的待遇。好了,言归主题!本文将从基本概况、架构总览、产品服务、技术服务等,4大模块入手一点一点的切入,一块一块的展开,开启一段上交所技术!探索之旅。通过阅读此文: ...继续阅读


    love 0
    接地气的陈老师
    发表于
    2025-10-16 03:59:14

    一文搞懂“经营分析”:流程、模型、业财打通

    很多经营分析报告存在 “内容零散、像财务流水账” 的问题,仅罗列利润、收入、成本等数据,简单建议 “提收入、降成本”,却忽略了投入与产出的关联比如研发投入服务产品竞争力、推广投入用于拉新、生产投入满足个性化需求。“报告很长,内容很散”是很多经营分析的问题。因为相当多的经营分析报告,其实就是把财务报表的利润、收入、成本、费用流水账似的罗列一遍,然后简单写一句:“收入低了,要搞高”、“成本高了,要搞低”。这种报告会让人很茫然,因为实际工作中,投入与产出是有关系的:为提升产品竞争力,需要研发投入为了大力拉新用户,需要推广投入为了满足个性需要,需要生产投入因此在做经营分析时,需要全局视角,而不是孤立地算收入,成本,费用的同比,环比。通过搭建一套分析模型,基于业务逻辑,把成本/费用和收入的关系梳理清楚,这样才能客观评估:到底投的钱有没有发挥作用;到底怎样做才能投产比最大化。具体操作,则包括三个部分:清晰整体策略,确认指标重点梳理销售流程,划分收入/成本大类联系业务指标,明确收入/成本关系下边来具体看一下。清晰整体策略在企业经营的时候,每年度会选择战略重点:在业务上,本年度重点: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利润、降低成本在财务上,重点考核是:收入、利润、成本费用率、ROE站在财务角度,一个行业的毛利率,费用率,净利润率是有固定范围的,选择整体策略,就相当于给相关指标,定下基调。比如:选择“跑马圈地”策略 ...继续阅读


    love 0
    鸣老师
    发表于
    2025-10-16 03:33:58

    建构实践:给CTO的这份AI产品落地PPT,你必须会写

    一份面向 CTO 的 PPT,不只是展示功能,更是一次关于架构、价值与协同的深度沟通。本篇文章拆解 AI 产品落地汇报的结构逻辑,帮助你构建具备技术说服力与业务穿透力的表达体系。欢迎来到下半篇。在这里,我们将彻底告别“空谈”,进入“实战”。如果你带着上半篇的深度洞察,直接跑去跟你的CTO说:“我们要做一个像Character.AI那样的产品,它有三大技术支柱和四大飞轮节点……”你大概率会被礼貌地请出办公室。为什么?因为CTO需要的不是“产品评论”,而是“工程蓝图”和“商业企划书”的结合体。他需要的是一套能回答以下问题的、逻辑严谨的方案:Why?(我们为什么要现在做这件事?它的商业价值是什么?)What?(我们具体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产品?它的核心功能和用户价值是什么?)How?(我们将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架构?如何分阶段实现?)Howmuch?(我们需要投入多少人力和计算资源?)Whatif?(我们可能遇到哪些技术和产品风险?如何规避?)下面的这份10页PPT模板,就是专门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而设计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格式,而是一套完整的“思维框架”。我将为你逐页拆解,并用一个虚拟案例——“我们要为公司的销售团队,打造一个AI陪练与话术优化工具‘SalesAI’”——来填充每一页的内容,让你看到理论如何落地。第一章:写PPT之前的“心法”:如何与CTO同频对话在打开PPT软件之前,请先完成一次 ...继续阅读


    love 0
    挖塘人
    发表于
    2025-10-16 03:31:06

    微信公众号也要开始搞付费的服务了

    内容分发平台有套成熟商业模式,对用户展示广告并与创作者分广告收益,对创作者推出付费加热、投放等服务,这在短视频平台已充分体现,微信公众号如今也开启该模式内测。内容分发平台现在找到了一个非常合适的商业模式,对用户就展示广告,然后和创作者分一下广告收益;而对创作者,那就是抓住他们对流量和转化的追求,推出付费加热,付费投放等服务。上述商业模式在短视频平台展现得淋漓尽致,但近日,微信公众号也开启了这个模式的内测。其是微信公众号的这一做法很早就有苗头了,在2024年七月份,公众号就灰度上线了“内容助推”的服务,当时这个服务主要还是给新手公众号创作者使用的,他们达到一个里程碑就送一张助推劵,使用之后就可以给文章增加曝光。新手创作者使用之后还非常开心。而经过一年的沉淀,微信公众号终于要开始上线付费版的内容助推了。有多位粉丝朋友反馈,微信公众号正在内测付费加热功能,符合加热的内容可以进行阅读,关注等数据加热。1、支持的范围目前仅支持个人主体公众号,其他主体等待后续开放。2、使用方法如果你被内测了,有两个使用路径,一个是点击单篇文章右边的加热图标,另一个是在“广告与服务”菜单中选择“付费加热”。发起加热后,你可以选择数据目标,有阅读和关注两个选项,然后加热粉丝也有两种,即定向加热和智能加热。当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支持加热,要符合加热规定的才可以发起加热。最后谈谈个人观点,微信公众号这个方式有利有弊, ...继续阅读


    love 0
    伍德安思壮
    发表于
    2025-10-16 03:19:21

    设计AI Agent时,如何选择一款合适的大模型?

    设计 AI Agent 时,开发者与企业首要的关键抉择并非复杂架构,而是选择哪款大模型作为 “大脑”, 是选极致性能的 GPT-4 还是高性价比国产模型,是通才型全能选手还是垂域精耕专家,成本、性能、数据安全等因素都需权衡。在设计AI Agent时,许多开发者和企业面临的第一个关键抉择,往往不是复杂的架构设计,而是一个看似基础却至关重要的问题:究竟该选择哪款大模型作为其“大脑”?是追求极致性能的GPT-4,还是性价比更高的国产模型?是选择通才型的全能选手,还是垂域精耕的专家?成本、性能、可控性、数据安全……这些因素像一道道选择题,摆在每一位设计者面前。事实上,选模型就是选地基。一个不合适的选择,不仅会限制Agent的能力天花板,更可能让后续所有精巧的设计事倍功半。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在设计AI Agent时,如何找到那个与你最合拍的大模型。01 为什么模型选择是Agent的重中之重?AI Agent,顾名思义,是能自主理解、规划并执行任务的智能体。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公司:大模型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负责核心决策与思考。而工具、API、记忆体等则是各个部门。一个平庸的CEO,即使拥有再好的销售和研发团队,也可能因战略失误而满盘皆输。同样,一个能力不足的大模型,会直接导致你的Agent:“听不懂”复杂指令:无法准确理解用户的深层意图。“想不明白”规划路径:逻辑混乱,无法将大任务拆 ...继续阅读


    love 0
    Selina
    发表于
    2025-10-16 03:15:03

    不讲 AI 的 iPhone 17 卖爆了,前苹果员工做的 AI 明星产品又死一个

    前几天的 苹果发布会,算是近年来最名副其实的「科技春晚」了,尤其是 iPhone 17 和 iPhone Air 相当令人期待——当然了,没有 AI。即使不强调 AI 卖点,这次的新品依然获得了显著的市场吸引力。iPhone 17 标准版在京东的预约量已突破 200 万。说不定,用户可能也没这么在乎 AI 呢?——同一时间,由前苹果设计师 Jason Yuan 创立的情感陪伴应用 Dot 宣布,将于当年 10 月 5 日停止运营。苹果做不好 AI 就算了,苹果出来的人也做不好。Dot 团队在公告中特别提到,让用户与软件中的「朋友、知己」告别是前所未有的体验,因此他们给予了用户一个月时间来道别和导出数据。这样的措辞听来近乎伤感,却恰恰说明了 AI 陪伴产品与用户之间特殊的情感纽带。Dot 由初创公司 New Computer 在 2024 年推出,联合创始人除了 Jason Yuan 之外,还有前 Kensho 工程主管 Sam Whitmore。据称 Dot 曾获得 OpenAI 基金的投资,被寄望成为新一代 AI 情感助手。Dot 定位为一个可以随时间不断学习用户兴趣和性格的「AI 朋友」,提供情感支持、建议与陪伴。Yuan 将 Dot 形容为「一面内心的活的镜子」,希望借由这个 AI,帮助用户与自我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上线初期, Dot 引发过一阵小范围关注,它优雅简洁的界面设 ...继续阅读


    love 0
    晓庄同学
    发表于
    2025-10-16 03:14:50

    81条作品狂吸23万粉:用AI制作【汽车科普故事】,流量超好,变现能力超强!

    汽车赛道近期热度飙升,有博主借助 AI 制作汽车解说视频,81 条作品便吸粉 23 万,单条点赞突破 22.6 万,还常以汽车为切入点讲解人生道理,引发强烈共鸣。随后有人熬了两个大夜,拆解出新手也能轻松上手的全流程,核心分四步我的妈呀!汽车赛道又卷起来了!最近有博主利用AI制作汽车解说视频,81条作品狂吸23万粉,单条点赞破22.6万!经典语录频频爆出,以车出发,讲解人生道理,听了很有感触,于是!在我熬了两个大夜的情况下,我终于是拆解出全流程了,就算是新手小白,也能轻松上手!01 爆款案例展示我们先来看一段爆款视频的案例,这个视频点赞22.6万!看完之后是不是觉得句句戳心,感觉每句话都正好戳在你的软肋上!这个视频出自下方的抖音账号,一个月,81条作品,就涨粉了23W! 获赞240W!平均一条视频涨粉3K左右,这涨粉速度真的是快到离谱!今天不啰嗦,直接上干货,分四步教你做出这种爆款视频,跟练教程这就安排!利用deepseek生成文案;利用即梦生成图片和视频;自媒体平台收集汽车素材片段;利用剪映进行视频剪辑。今天就教给大家,这种视频怎样制作~02 文案生成用deepseek生成分镜脚本打开deepseek,输入提示词:(想生成其他汽车文案,只需要把【奥迪A7】更换成其他品牌即可)提示词框架:你是一名顶级的汽车文案大师,擅长将冰冷的汽车参数转化为充满故事感和情感共鸣的人生篇章。请为【奥迪 ...继续阅读


    love 0
    有新Newin
    发表于
    2025-10-16 03:14:38

    对话矩阵魔方,AI 出海的真正壁垒不是技术而是理解

    中国 AI 团队出海时,虽能打造世界级产品,却常因 “认知差” 难以进入海外主流视野,“理解” 成为比技术更关键的出海壁垒。文章以矩阵魔方(Cubo)为例,解析其通过构建 “被理解” 的基础设施,助力 AI 团队实现海外增长的方法论。2025 年,AI 出海的速度快得几乎让人来不及反应。每隔几天,就有新的中国团队在全球上线产品——AI 设计助手、视频生成平台、语音模型、智能硬件。产品越来越多,迭代越来越快,信息流的密度前所未有。但越是靠近前线,就越能感受到一种微妙的不对称:中国团队能把产品做到世界级,却常常没能让世界真正听懂。 用户看到功能,却不知道它是谁,也不明白它代表什么。技术出海的门槛在降低,理解出海的门槛却在升高。不少 AI 出海团队几乎都碰到一个类似的问题 —— 产品足够好、性能极强,却始终没能进入海外主流视野。这些团队拥有一流的算法与工程能力,却在传播环节陷入沉默。这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意识到一个现实——算法能赢得注意力,但无法自动赢得信任。这也延伸出另外一个问题 —— 当中国团队的技术水平已经与世界同步,为什么“理解”反而成了新的壁垒?我们开始尝试从更系统的角度去寻找答案,想知道到底是谁在真正解决“被看懂”的问题。为了寻找答案,我们开始从更系统的角度追踪那些真正解决“被看懂”问题的团队。在这过程中,一个名字频繁出现——Cubo,其国内对应的品牌则是更多人熟知的「矩阵 ...继续阅读


    love 0
    Simonlin
    发表于
    2025-10-16 03:06:27

    再见Claude!我不想再被当成孙子了。

    当AI工具开始“区别对待”,用户的信任也在悄然崩塌。本文以真实使用经历为切口,揭示Claude在会员服务、账号封禁与地域限制上的争议操作,并反思AI产品在全球化运营中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用户尊重。在AI工具付费的事情上,我自认为一直都是很温和的。我觉得,既然一款AI有它的可取之处,而我又刚好需要,那么付费解锁更多权益,这是理所应当的。比如我很看好Kimi的computer use和Kimi Researcher,所以我果断买了他们的会员;我觉得GPT的长期记忆很好用,对话的时候给我的答案我也很满意,能切中我的需求,所以我订阅了他们的Plus会员。我做日报的时候,发现Gemini 2.5 Pro的上下文足够长,GDR(Gemini DeepResearch)也挺好的,我就订阅了他们的Pro。我觉得自己应该不是一个吝啬的人…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一个月花费在订阅AI会员的钱,有400多人民币左右。之所以会订阅,是因为我觉得我的钱花的一定是有价值的,哪怕我买了会员,不怎么用的上,我也无所谓,只因为我相信付出一定有回报,花一些钱,换更好用的工具,换来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没有任何问题。一、一次好奇的尝试因为我是一个怕麻烦的人,不想在各个AI里跑来跑去,所以我日常用的AI一直都很固定。ChatGPT用来制作公众号封面,处理一些会用得上长期记忆的任务。Gemini用来完成写作任务,偶尔生产一 ...继续阅读


    love 0
    木学
    发表于
    2025-10-16 03:00:07

    实战 RPA 需求评估:如何判断你的业务场景是否适合自动化?

    RPA 不只是“能自动化”,而是“该自动化”。本文将从业务流程特征、数据结构稳定性到跨系统协作复杂度,系统解析如何科学评估业务场景的自动化适配度,帮助企业在部署 RPA 前构建清晰的决策框架,避免“自动化陷阱”。在 PM 圈里,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它就像给企业请了一个不知疲倦的数字员工,专门干那些重复、枯燥、却又不能出错的活儿;但我们做产品的都清楚:90% 的 RPA 项目失败,不是技术不够硬,而是最开始的“匹配度”——需求评估出了问题;想象一下:你给一个一年只跑几次的流程上了自动化,结果发现开发成本比人工跑 5 年还贵,这就是典型的“为自动化而自动化”,亏本买卖!所以,一个优秀的 PM,必须学会给流程把脉,判断它到底适不适合自动化。今天,我就把这个“五维体检框架”和“算账逻辑”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一、给流程把脉:五大维度判断它是不是“好苗子”我们不能只看流程“烦不烦”,得从五个维度量化评估它的“自动化潜力”。1. 流程重复性:ROI 的“发动机”重复性决定了你的 ROI 能跑多快。记住,机器人时间很宝贵,不能浪费在低频任务上;核心法则:周执行频次 × 单次处理时长高潜力区间:周执行频次 > 10 次 且 单次耗时 > 5 分钟。【人话解读】如果你的流程一周要点 50 次鼠标,每次点 20 分钟,那恭喜你,这是一个高价值场景,投入产出比立竿见影。电商的日 ...继续阅读


    love 0
    天故有白
    发表于
    2025-10-16 02:57:27

    Agent,Agentic AI,到底走到到哪了?

    当 AI 不再只是“被调用”,而是主动“发起任务”,我们是否准备好接受一个有“意图”的系统?本文试图打破“AI=工具”的认知惯性,从 Agentic AI 的能力边界、协作机制与风险结构出发,重新思考人机关系的未来走向。模型为什么要Agent想想目前基础的大语言模型,擅长各式各样的文字处理能力,在真实的复杂场景中却很难胜任。简单场景下的被动响应难以处理高难度任务以及实时互动等。通用引入Agent,AI就能自主行动、适应环境,像虚拟同事一样评估可能后果,再做具体的决策。比如,Agent能追求目标、完成任务,还能带上推理、规划及记忆功能。这样一来,补足了LLM和RAG的短板,提供模型在真实世界中的执行力和决策能力。最终,能够解锁新的业务范式、加速生产力,将AI从工具变成与你一起解决问题的伙伴。尤其在当前生成式AI前沿,Agent被视为下一个突破——无缝与人类进行任务协作。从技术上进行分析,LLM本身受限于上下文窗口大小处理长序列时容易丢失信息,且无法直接调用该外部API或工具。Agent的工具集成机制,比如Function calling(函数调用),让模型动态选择并执行外部操作来扩展能力。加上向量数据库存储的长期记忆,避免每次从零开始。像经典的ReAct(Reason + Act)范式,模型先推理再行动,训练优化输出,解决但不预测的局限。在不确定环境中整体提升了鲁棒性和泛化能力。NV ...继续阅读

上一页 2/12461 下一页
沪ICP备19023445号-2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