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创新药持续火爆。跟踪医疗板块的恒生医疗ETF,从年初到现在涨了90%多,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更是上涨130%,这意味着中国创新药实力已得到全球认可,跻身第一梯队。行业里有个趋势:投资人不再死等IPO,而是主动做BD交易。最近这一趋势又有了新动作——一些国际资本(LP)想通过国际合作,给国内生物医药的投资机构注资,一起挖掘中国有潜力的新药研发项目。简单来说,国内GP有机会募集美元基金,并有望走进国际供应链进行BD交易了。一位负责做交易首付款投资的人士透露,目前美元LP正在寻找三类国内GP,核心目标很也明确:借助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提前锁定优质的药物研发“管线”。该位人士解释称,过去国内GP赚钱主要靠“IPO”,而创新药是典型的“双十定律”,即耗时10年,耗资10亿美元。在LP更在意“回报时间更短”的背景下,两种思路不合拍,导致钱花得效率不高,出现了很多重复研发的药物项目。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创新药的实力被认可后,投资模式也发生变化——市场开始关注“药物研发项目”的直接投资,甚至是供应链管理,想通过成立一家新公司(NewCo)专门运作某个项目。所以,国际LP才主动找过来。美元LP正在寻找这三类投资人从年初至今,管线的BD交易已成为行业主流。特别是那些金额超10亿美元的BD大单,大多与管线海外授权相关。以三生制药与辉瑞的合作为例,三生制药将其自主研发的PD-1/VEGF双特异
...
继续阅读
(2)